如何處理班級打架事件(下載DOC檔)


原設計者:彰化師大輔導系李祐滄、國文系施礎旋、體育系蘇威吉

 

壹、前言:

 

許多人在以前國小、國中或高中曾經在自己班上發生打架事件吧!或許自己是主角,也或許是被害者或是旁觀者。那些事情都是過往雲煙了,現在可能為了以後當老師正在努力的修取教育學分。五年後,當自己是一個國中或高中的老師時,有一天班上同學突然打架了,請問此時的你要怎麼處理這件事情呢?想必這是一項艱難的挑戰。

你知道台灣地區學校發生暴力事件或是打架事件的累計比率嗎?就陳麗欣 (1992)之調查顯示,台灣地區國中生有27%曾打過其他同學,25%的學生曾被毆打。最近的一項調查研究指出(鄒立宇,1995),國中生中有32.8%毆傷同學。這些調查都只是保守估計,畢竟學生還是會怕被受到二度傷害而保留回答。所以,往後在老師任內難免會遇到打架事件,如何有效的處理打架事件,則是我們必須要學習的課題。以下就是我們參考一些資料所提出的方法。

貳、發生打架事件之原因:

在處理打架事件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學生為何會打架,才能及時的對症下藥。若只是一昧的制止學生打架,只是治標不是本。在青少年問題與輔導論文集,陳清輝(民85)提到了易發生學生間暴行之型態,有以下四種型態:

一、嬉戲作弄型:

行為少年常模仿、惡作劇、無知、好玩或表現與眾不同心理,而發生破壞公物、欺負同學強迫勞務、強迫推銷等動作。攻擊行為較輕微。

二、防衛過度型:

猜測自己可能會被欺負或風聞他人有不利於己之行為,則採取過度防衛的方法,如預備器械、召集幫手或預先設定地點埋伏襲擊對方等,而引發愈想不到嚴重的事件後果。

三、主動報復型:

因雙方互相有過節而懷恨在心,或仍心存不滿、不平,認為需討回公道才得以扳回面子,消除憤怒,故採取以牙還牙或另有圖謀傷害之舉動。

四、投機取利型: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恐嚇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者,如勒索他人錢財、物品,有以惡言相逼、摑打耳光、拳毆腳踢、刀器威脅、搜身使其就範等方式,行為者以對方心生害怕,不敢聲張,則變本加厲,雖知法但以投機心態觸法。

當然,有些打架事件的發生跟學生的人際關係、人與環境間有所關聯。而這些有關心理層面的問題,則是我們身為老師的必須知道的。陳清輝先生(民85)分析青少年的特質因素有下列三項:

一、情緒不穩定因素:

青少年在此時具有反抗權威、尋求自主、獨立的特徵,情緒上常出現不穩定的現象,有時興奮,有時又眉頭深鎖,對意見或行動的決定,捉摸不定。遇到輕微的刺激,有時產生過度反應,容易衝動,無法延續對事情需求的耐心與等待;因此常因「我生氣時」、「我心裡煩時」、「我常無法克制自己時」、「當衝突無法解決時」,無法循正常管道發洩,而可能引發無秩序的、暴戾的言行反應。

二、在意生理形象的因素:

青春期的孩子,由於第二性特徵開始發育,見對異性感到興趣,對自己的體型大小、外貌佼好以及是否太胖、太瘦、太高、太矮都十分的在意。尤其此發育期,每個人生長的速度不相同,就更敏感自己是不是和他人一樣?是否正常?因此對同伴間、師生關係間極易因情境產生對立衝突,甚至擴大爭端。「別人對我大吼大叫」、「有人拿我的缺點開玩笑」、「老師偏心」、「老師不喜歡我、對我有成見」等,都是發生攻擊性行為前可能的意識形成。

三、人際問題的處理:

此階段的青少年逐漸拓展其社交行為,情感重心由父母、手足之情轉移至同伴朋友,能夠成為其中的一員,而有被了解、接納、支持、喜愛的感覺是他們最重視的。也因此形成較好的自我觀念及信心建立。但是大多數青少年卻缺乏人際應對的技巧及問題處理的能力,常因自我意識太強、意思表達不妥或口氣上的不當,在團體中被排斥或經常未他人交相指責,很容易累積不滿情緒爆發出來「當我看不慣某個人時」、「對於我不喜歡的事發生時」、「別人打我的小報告時」就有可能是暴力行為的原因。

叁、個案舉例:

講了那麼多,若沒有實際例子來談,幾乎是在空談論述。以下我們已一個案例,再來做闡述解決的方法。

例:「老師,我看到小明和隔壁班的小黃在我們班上打架,打的好兇,小明的眼鏡都被打壞了。老師怎麼辦阿?」當中午吃飯時間,在辦公室裡和同事吃中飯看新聞聊天時,突然有名同學跑來跟你說班上發生打架事件時,你該怎麼辦呢?

肆、處理方法:

遇到這種班級打架事件,我們可以用以下幾個步驟解決(校園危機支持計劃http://www.sscmss.org/share/share02.htm  ):

 

一、初步評估:

喝止動武者,如認識動武學生,可直呼其姓名及喝其停手。

二、場面控制:

1、老師先保持冷靜,不要被情緒牽動。

2、表明自己身份,然後嚴厲地要求兩方學生分開。

3、若有旁人圍觀,勸喻與事件無關者離開。

4、表示在公眾場所打架的嚴重性及可能的跟進工作。

三、初步了解事件:

1、了解雙方在事件中的陳述,從中可了解誰是核心關鍵人物及不同人所擔當的角色。

2、態度要嚴厲,但要保持公平公正,不妄下判斷,讓學生可先自由表達。

四、注意事項:

1、為易於控制場面,到場老師人數不能太少。

2、安排與該批學生較相熟的老師到場協助處理,因有利於了解及游說工作。

3、如情況容許,老師當中亦可分工,部份擔任嚴厲的角色;另一部份安撫及勸化學生,角色較寬鬆。分工的好處有利於處理不同性格的學生。

4、學生如有表面傷痕,可由老師或社工帶往醫院急診室驗傷。

5、不要隨便放過生事者,因這會讓問題延續,後果可能會演變得很嚴重。

6、學生犯錯,是一個讓老師及社工介入、令學生改過的好機會,不要錯過。

當然,必要時通知雙方家長也是要考慮採取的步驟。「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犯罪預防寶典『第三篇-少年及兒童事件的第三章:校園暴力』」(http://www.cib.gov.tw/tw/crime/crime01_3_c.aspx)中提到暴力事件發生時,所採取的處理方法:

一、暴力衝突的處理策略:

1、隔開衝突之學生:

發現學生彼此有衝突時,應先設法協同其他教師或學生將這些衝突的學生隔開,釐清衝突之真象,使彼此之暴力行為能立即停止,同時要迅速通知訓導人員前來處理,且應事後應妥善處理,使其不再繼續發生。

2、幫助雙方當事人冷靜思考,並能以寬闊胸襟面對:

若教師與學生發生衝突,教師應表現出原有的成熟的人格,先退一步,使自己與學生都有冷靜的思考時間及空間,應避免為了顧及教師面子或保全教師權威,而以暴力方式來「管教」學生。若衝突發生於學生與學生之間時,教師應協助各個學生先行冷靜下來,請其簡單一一將發生之情形說明,並設法使各個學生從對方之立場加以考慮。

3、熟用人際衝突的處理技巧:

教師應妥善運用衝突處理技巧,選擇適當的處理步驟,來幫助雙方化消衝突事件。衝突處理步驟可分五個階段(Stephen P. Robbins,1986)(A)了解衝突型態與成因、(B)跳離衝突情境、(C)運用有效的溝通、(D)重建互信、(E)協商與談判。教師可參考此一模式,來逐步解決學生間之衝突問題。

二、暴力衝突的善後策略:

1、傾聽與勸告:

教師藉著同理心的了解,傾聽學生的感受,並藉傾聽使其內在之不滿與委屈有適當發洩之機會。同時,勸告學生勿為小事而衝突,或應可找尋更合適之方式來處理彼此之衝突。

2、輔導與分析:

可加強學校輔導工作,針對衝突之成因,詳細的與學生分析與說明,使其了解建立人際關係之正確態度與方法。同時,促使學生領悟到適當的情緒發洩管道,並經由行為改變之技術,改進行為表現之方式。

3、依法處理:

對於履誡不聽、多次輔導無效或暴行情節特別嚴重之學生,可訴諸法律,送警偵辦。

伍、預防措施:

我們還是老話一句:「預防甚於治療」,與其等到學生發生打架事件,不如我們身為老師能先能將學生的問題解決,讓他們因為了解彼此、尊重彼此才不會去用暴力去傷害對方。於是,老師所具備的輔導能力就是關鍵所在。當然,空講輔導這兩個字大家都會,要怎樣落實才是老師們該學習的地方。總不能學生一有問題就交給訓導處或輔導室去處理吧。以下就介紹一些預防措施(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犯罪預防寶典):

一、加強學生心理與諮商輔導工作,鼓勵學生談其問題,並提供增強其人際溝通能力、情緒處理能力、問題反應能力。

二、提供有益於學生身心的活動,如自我了解、學習技巧、自我肯定等訓練、人際溝通等訓練。

三、賞罰公正、明確,少懲罰、多獎勵,並多給予學生獎勵、讚美及獲得成功與肯定之機會。

四、教導情緒困擾及其他適應困難學生學習破壞行為之代替行為及處理不良情緒之方式。

五、減少教師不公賞罰方式及不當之管教方式與態度。

六、對經常違規與觀念偏差之學生提供一些法律課程及價值觀輔導,並常與社區之少年相關機構、社會福利機構配合,以便對其家庭提供必要之服務。

陸、優良教師維持紀律的方法:

從以前到現在,大家都應該看過自己班上或別人班上發生過打架事件。但是,總是有些老師帶的班級卻幾乎沒有打架事件的發生,或者說是班級秩序優良,學習氣氛融洽。我想大家都很想要當這樣的老師吧!以下,是從教師天地第八十二期黃振球副教授所講的優良教師維持秩序的方法:

1、採用有興趣與適當的教學方法。

2、熟知教材並能說明解釋教材困難處。

3、熱愛任教科目。

4、具有幽默感。

5、當學年開始時即明析地闡明他所期望於學生在教室的行為。

6、與學生保持良好關係關心學生的進步。

7、教室中公平地互動。

8、良好的組織:讓學生知道教師期望於他們的是什麼?

9、知道學生姓名並能正確發音。

10、當需要時能有彈性。

11、處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容易起衝突。

12、對不重要的混亂不過度反應。

13、與學生相處時關係親切,態度融洽。

假如每位老師都能學習如何當一位優良教師去管理教室的方法,並且讓學生學習到社會技能與教學技能,贏得學生的敬畏,這樣一來,班級打架事件要發生的機率是微乎其微。

柒、結語:

打架事件,對菜鳥老師來說,是一件相當頭疼的事情,而偏偏打架事件大多都發生在這種老師身上。或許,在大學中純屬學習理論或是聽教授在講授如何解決,都比不上實務操作。可是,沒有這些先備知識,遇到危機時,要怎麼樣在最短時間做最佳的處理,這可是很難的一件事情。希望大家都能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偶像老師。

 

附錄:參考資料:

青少年問題與輔導論文集  民國八十五年元月出版

校園危機支持計劃http://www.sscmss.org/share/share02.htm

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犯罪預防寶典」

教師天地  第八十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