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師溝通

原設計者:彰化師大輔諮系90級盧玉燕、陳佩宜、鄭孟淳


◎前言

溝通,就好像一條河上的一座橋般重要,少了它,雙方之間的和諧就可能亮起紅燈,人與人之間絕不能少了這座橋樑,人際溝通不良所造成的悲劇與糾紛不斷,實不容忽視。這幾年來,家長與老師之間的溝通問題也越來越受重視,原因無非是因溝通不良所造成的衝突越來越多,在電視、報章雜誌上也不難見到這類的案例,家長從原來的沉默角色,轉變為積極力爭的角色,傳統以師為尊的觀念,在現在看來,確實出現了不小的考驗。漸漸浮上台面的教育問題,可由新聞報導中窺知一、二,親師間的良好溝通,已是舉足輕重的教育課題。

 

壹、師溝通的障礙

老師所扮演的角色,除了傳授知識外,更要教會學生做人處事的道理,這樣的言詞,是最基本的共識。然而,實際做起來,卻非想像中的容易。要教會知識,可能還需要更多的輔助,譬如:教學的環境、設備,最重要的是:家長和老師間的相互配合。說的容易做的難,親師之間有時候並非是刻意不相互配合的,而是他們之間存在著一些障礙,使得雙方無法妥善的配合。究竟親師間存在著那些溝通障礙呢?歸納分析於下:

1.      心理差距

親師溝通時,常因為心態上的不對稱而產生一些溝通不良的情形,或許會因身份上的不同,而誤以為對方的說法較正確而事事依詢、或對方所言都太偏激而不願採納,這都是不正確的溝通,對學生而言並無益處。在心態上應能互相尊重,才能較客觀地面對所發生的事情。

2.      認知歧異

對於同一件事情,若雙方各持己見而互不退讓,則會形成雞同鴨講的情形,雙方面各為所屬,用主觀的判斷來決定學生的對錯,對學生反而是種傷害。應能盡量從同一個角度來看待應解決的問題,並攜手尋求解決之道。

3.      斷章取義

由於家長和老師所處的立場不同,因此看待同一件事情的角度也各不相同,不過可以確信的是:都是希望學生能越來越好,所以當一句話傳到對方耳中時,容易只聽片面而忽略全部,古云: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曲解了話意。

4.      指責說教

有的家長或老師會有指責說教的強硬態度出現,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是對的,數落對方絲毫不留情,一副興師問罪的樣子,破壞了親師間的和諧溝通。

5.      妄下評斷

家長與老師間對於彼此的不瞭解,而容易有道聽塗說的誤解,會因對方的人格品性而否決掉其值得信任的一面。兀自猜測懷疑,阻礙了雙方的溝通與瞭解,使得親師溝通更加艱難。

 

 

貳、親師溝通的原則

一、抱持主動積極的態度

溝通乃在形成共識,透過澄清、意見的交流、相互討論,以縮短親師認知的差距,尋求輔導學生的最佳方法。因此教師應主動策進,以帶動家長從被動趨向主動。並且把握時機,雙方都知覺到需要而主動出擊,進行溝通。

二、營造有利的溝通情境

親師溝通應有計畫性的安排,談論明確的主題、時間、情境透過規劃,並以認真負責的態度,關愛學生的情懷,營造有力的溝通情境。此外,有研究指出,我們在聽過讚美言詞之後,較易接受逆耳的批評。因此先向家長說學生的優點,在提出希望家長共同消弱的缺點,較易達到預期效果。

三、建立真誠互信的情懷

互信是親師溝通的基礎,展現誠心誠意,抱持對事不對人、就事論事的原則。溝通都是為了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溝通時能給予適切的反應,使意見的交流順暢。

四、善加運用情緒管理

親師溝通的歷程應重視情緒管理,以成熟的情緒智慧,適度的處理相互間的情緒反應。並能運用專注傾聽技巧,尊重他人,讓他人覺得有價值、受尊重,於是彼此關係無形中建立。這次的溝通合作是下一次溝通合作的基礎,一定要互相留下好印象。

 

參、親師溝通的具體做法

對於學生的管教,老師單方面的單打獨鬥往往只能「事倍功半」,但是若能和家長攜手合作,共同為了幫助學生的學習與成長而打拼,定能摩擦出燦爛的火花,所以教師要把「親師好溝通,教學就輕鬆」這句話奉為金玉良言。

然而面對來自各行各業、三教九流的家長,教師要如何才能個個擊破,和每個家長都能有良好的溝通、締造和諧的關係呢?其不二法則,就是要有「誠懇的態度」,讓家長感到倍受重視、尊重,進而樂於和老師分享看法、協助老師解決問題。其次要能廣開多向的溝通管道,維持緊密的聯繫,有關學生的生活及學習情形,家長知道的愈清楚,愈有討論的機會,就愈願意合作和支持,因此家長和教師的接觸愈多,關係就愈親密且溫馨(陳仕宗,19)。

親師溝通有哪些親師溝通管道呢?要如何運用這些管道來做好教師溝通呢?以下提幾點具體做法﹕

(一)、給家長的一封信

1.    在接到一個新的班級時,老師可以寫一封信請學生帶回去給家長看。信中包含自我介紹,介紹老師本身的經歷,老師的教學理念以及班級經營的方法,讓家長了解老師帶領學生的方式。(蔡明富,17)

2.    信中還要對家長分析班級學生的身心理特徵、學習狀況,以及學生同儕間的相處模式。(蔡明富,17)

3.    此外更要告訴家長,老師十分樂意和他們共同打拼,一同幫助孩子快樂的學習成長,而且讓他們對孩子在校的生活能安心。為了能讓雙方合作愉快,在信中老師要附上一些希望家長配合的注意事項。(蔡明富,17)

4.    最後附上幾題問卷,讓家長也能表達他們的看法,例如父母對孩子的期許、平日對孩子的管教方式、家長期待老師對於學生的管教方式(贊成體罰與否)、家庭訪問或電話訪問的最佳時機、家長想要對老師說的話。(蔡明富,17)

5.    除了一開學給家長發信函外,平時學校若有舉辦什麼活動,老師也可以在活動前寫信給家長,向家長介紹活動的內容,歡迎家長來參與,在活動後,老師可以寫信給家長,報告學生在活動時的表現。

6.    此外,也可以把學生在班級課業學習、生活表現的進步情形,時時用書面的方式告知家長,讓家長隨時掌握學生在校生活的第一手情報資料。

(二)、家庭聯絡簿

1.    一開學即告知家長要採用家庭聯絡簿,請家長務必配合,每天都能抽空看一下聯絡簿。對於某些不甚配合的家長,老師可以每天主動告知家長學生在校的表現情形,利用學生在某方面的優異特長,引起家長的注意和重視,進而積極關心學生在校的生活點點滴滴。(蔡明富,17)

2.    開學之際要詳細解釋聯絡簿的設計、內容(各欄要寫些什麼) 、涵義,然後請學生把說明張貼在聯絡簿的第一頁。而且要和學生約法三章,每天一定要把聯絡簿拿給家長簽名,若沒有遵守規定,就會有怎樣的處罰。(蔡明富,17)

3.    在簿中規定家庭作業及要帶的東西,提醒家長每天檢視學生的作業,以及是否有帶要帶的東西,如此可以幫助家長了解在校的學習狀況,並透過課業指導,增進親情。(洪明財,39)

4.    家庭聯絡簿的功能,不僅是停在「今日的作業」與「明日要帶的物品」,其內容要有所變化,老師可以把家庭聯絡簿視為「學生生態調查」的重要工具,每天問學生兩三個私密的問題,慢慢累積起來,進而對於學生的家庭背景、生活好惡能有更完整的了解。(邱麗娃,30)

5.    此外老師也可以請學生寫「每日一句」,把每天聽到或看到的一句好話寫下來,或是「每日一字」,把新學的一個英語單字寫下來,或是「點歌時間」,點一首歌獻給父母、老師或同學,並說明原因。

6.    可以讓學生每天做「自我反省」(蔡明富,17),讓他們學會為自己發現犯的過錯,自我懺悔、期勉自己改過,學會為自己好的表現,自我鼓勵、誇讚一番。

7.    老師可以有計劃的透過家庭聯絡簿,與家長溝通,從中了解學生在家的情形,進而了解家長的想法。在聯絡簿上要有家長專欄,可以讓家長寫出對孩子的期勉或是對於教師的建議。此外還要有老師專欄,老師可以把學生今天在校的表現,傳達給家長知道(蔡明富,17),但是老師最好能抱持「報喜不報憂」的心態,每天都能發覺學生一項優良事蹟,寫在聯絡簿上誇讚一番,而不是在聯絡簿上寫一些數落學生的話。

(三)、親師懇談會

1.    這種懇談會可以採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進行,但是理想的頻率是一個月一次或一學期兩次。這是一種面對面的討論、協商,可以補書面通訊與電話通訊的不足(楊坤堂,83),不僅老師可以進一步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況、人格特質,而且家長和家長之間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交換教育子女的經驗和方法(蔡明富,16)。

2.    會前作業﹕製作邀請函,調查家長參與的意願。在會議之前,教師要事先評估、準備,將想和家長討論的要點、主題-

5    學生學業進展的情形。

5    學生在校的人際關係,和同學的互動或和教職員工的互動。

5    學生在學校各項活動的表現,在教室學習活動或操場活動中的情形。

5    學生的興趣、態度、能力。

5    學生的健康或情緒問題。(楊坤堂,83)

3.    會中討論﹕首先由教師及家長自我介紹,教師對於教學理念、方法及學生的生活常規做報告。接著,教師將想要討論的事項寫在黑板上,依序討論各項主題,家長提出意見來互相交流。然後,也可以讓家長提出問題,大家共同來討論。此外,教師挪出一個時間與家長做個別式的交談,其他家長與家長間可以做自由交談教導兒女的「撇步」,彼此交換心得。最後,由教師對今天的會議做一番歸納總結。(蔡明富,16)

4.    在座談會進行時,可選出一名紀錄,把所討論的各項結果做成書面紀錄,而且最後要讓每位出席的家長簽名,證明同意各項討論結果。

(四)、教學參觀日

1.    可以選出一段上課時間,邀請家長做教學參觀,讓家長能親身體驗實際教學的情形,增進家長對於其子女在班上學習表現的認識,以及更了解老師教學方式的實施。

2.    也可以好好借重家長的特殊才藝,邀請家長來班上秀一下他們的才能。若教到的主題中和家長的才能息息相關,就可以邀請家長來當一日老師,教導學生一些更實際的生活經驗或技能,讓家長身歷其境體驗一下教學的苦與樂,而且也可以更深入了解,自己子女在班上的人際關係或學習情形。

(五)、電話訪問

1.    在事先利用家庭聯絡簿或書面與家長預約,由家長訂時間,教師盡量配合。電話訪問的時間,最好不要利用家長的上班、午休、或吃飯時間,而且最好不要超過晚上十點(以上時段除非家長願意,千萬不要貿然打擾,否則會留給家長不好的印象)。訪問時間不宜超過30分鐘。(黃永結,55)

2.    先寒喧一番,表明因時間問題無法親自登門拜訪,先以電話聯繫訪問,來關心一下學生的在家的狀況。(黃永結,56)

3.    接著向家長報告學童在校的學習與生活狀況,學生是否有進步或是仍待彼此共同督導,學生的學習態度、習慣是否恰當等。(黃永結,56)

4.    在請家長告知學生在家的生活情形與學習狀況,詢問家長學生是否有反映對於老師或學校的意見,家長認為有哪些地方需要教師多加強輔導或改進,對於家長的批評或建議,老師要虛心接受並表達謝意。(黃永結,56)

5.    若學生在校友犯了較大的問題,老師在電話訪問時,對於問題的敘述要婉轉,千萬不要當著家長的面斥責學生(黃永結,56),首先要先表達關心學生的誠意,然後再就事論事和家長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六)、家庭訪問

1.    事先與家長約定時間,不利用家長的上班、午休、吃飯時間或晚上九點以後。(黃永結,57)

2.    訪視時,先寒喧,可以談一下家境狀況、家長工作、家長對於孩子的期望。(黃永結,57)

3.    再談重點,先談學生的優點,在校的學習狀況、表現,再婉轉的敘述學生需配合督導改進的缺失。(黃永結,57)

4.    詢問學生在家的生活情形及學習的缺失,了解一下家長的管教態度,家長的期望,以及家長對於教師或學校的意見。

5.    在訪問的過程中,最好以輕鬆的聊天方式進行,不要當場作記錄,或逐條式的問家長問題以求回答(黃永結,57),這樣會有如考問犯人一番,使訪談氣氛過於緊張。

6.    訪問後,詳細紀錄訪問時間、地點,以及訪談的內容。

 

「親師勤溝通,教學粉輕鬆」(黃永結,57),親師的溝通管道是很多元的,老師要盡量暢通、善用個各管道,溝通前做好萬全準備,溝通時誠懇相對,溝通後反省建言、有所作為。家長、老師都是秉持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雙方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因此只要常交流溝通,讓親師間的關係更親密、觀點更緊密,雙方合作無間,定提高教學效能,讓學生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結論

一棵挺拔傲人的大樹,並不是只要天天澆水就能造成的,還需要外面的新鮮空氣及好氣候,才能漸漸成長茁壯。栽培一個國家幼苗也是同樣的道理,並不是只靠學校或老師單方面的付出就能成功,社會及家長都背負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能相互配合調整,適時採納他人的意見,才能幫助學生健全地發展。

 

    參考書目

1.    吳宗立(民87) 創造和諧雙贏的親師溝通 菁莪 第九卷第四期 頁10-15

2.    蔡明富(民87) 談班級經營中-如何做好親師溝通 教育實習輔導季刊  第四卷 第二期 頁15-18

3.    楊坤堂(民87) 親師溝通 學生輔導通訊 第55期 頁78-93

4.    黃永結(民86) 親師溝通-學童問診 國教天地 第121期 頁55-57

5.    洪明財(民86) 強化親師溝通,增進合作情誼 教育實習輔導季刊 第二卷 第四期 頁35­-40

6.    陳仕宗(民86) 溫馨的雙向溝通-談親師溝通 班級經營 第二卷 第一期 頁15-20

7.    邱麗娃(民86) 展開一張親師溝通網 班級經營 第二卷 第一期 頁28-30

8.    徐諶(民84) 及早建立親師關係,溝通道上不壅塞鄔佩麗副教授談學校與家長的溝通 師友月刊6月號 頁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