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與交友(下載DOC檔)


原設計者:彰化師大工教系92級凌正欽、國文系92級楊林真、工教系94級郭家寶

 

        青少年正值人生轉變的關鍵時期,由於社會急劇變遷,經濟高度成長,而青少年價值觀也正面臨被社會影響而改變,導致現今青少年犯

罪事件層出不窮,依據台北高等法院統計室資料,83年台灣地區少年(12歲至18)犯罪人口較82年減少1797人,但仍高達28172人,較之民國

73年的10925人高出許多。由犯罪種類來看,暴力犯罪亦有增長的趨勢。傷害罪:民國82842人,民國831330人,增加488人,增加率高達

58%,殺人罪:民國82544人,民國83769人,增加率達41.4%。而台灣地區飆車傷人事件,依警政署資料顯示,827月─842月台灣

地區查報71件,偵破53件,未破18件,受傷132人,死亡10人,嫌犯高達269人。。但家庭功能式微,學校也未能因應大環境的需要,提供青

少年適當的教育與協助。因此,學生行為問題,近年來成為社會治安的隱憂,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

        青少年是社會發展及社會適應的顯著時期,青少年對於社會的趨勢及關係,有著相當敏銳的感覺。然而青少年認同的對象,漸漸由父

母、師長轉為對朋友同學的認同。他們需要朋友、而結交朋友成為青少年的生活重心。青少年不再像再兒童時期依賴父母和以家庭生活為中

心,也不像成人會以家庭跟事業為生活的重心。青少年的交友,無論從形式看,或著從它在生活上所佔的比例而言,都較人生其他發展時期

更具有獨特性。然而由於青少年的發展狀況尚未相當成熟,以及對於交友上有著過度重視的情形,所以可能在交友的過程中產生較多的問題

跟困擾,需要父母及師長的輔導,使青少年能愉快的成長。

而青少年所以重視交友生活,主要有下列幾種理由:

﹙一﹚  青少年不再如兒童滿足予以父母及家庭為中心的生活,他們非常強烈渴望需要由週遭朋友來給予肯定,青少年以交友取代對家庭的過

              度依賴,滿足其社會發展,社交本能。青少年的交友被認為是彌補從家庭為中心的兒童時期轉移到成人生活間的過渡時期知空白。青

              少年時期,學習獨立生活的能力,廣交朋友,參予活動。

﹙二﹚  青少年把相當多的時間和精神花費在交友上,藉著以交友關係來增進自己的信心及過獨立的生活,然而社會仍不能完全認可,成人往

              往把青少年視為兒童,這一點常使青少年感到不滿,也感到相當的不安,他們對於自己的信心受到很強大的威脅,他們成為不是兒童

              也不是成人的「邊際人」。於是他們與年齡香差不多的朋友交往,相互肯定對方,相互勉勵,鞏固並且增強其自信心。

﹙三﹚  青少年有交友中滿足自我需求,培養社交能力,更由交友中協助自我的了解與認識。我們從救國團的暑期青年自強活動調查中,發現

              參加活動的青少年表示他們參加活動的收穫除了獲得友誼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團體生活中使自己更加了解自己。青少年極需由朋

              友,同儕團體的反應中來了解自己,肯定自己。也由交友中滿足自尊與領導等需要。

             由於青少年正處於人生的轉變時期,而青少年血氣方剛的青少年,時常會意氣用事,缺乏了思考與判斷的能力,又受到現今傳播媒體

     與報章雜誌的影響,對於價值觀產生了扭曲變形的結果,現今的社會是處於笑貧不笑娼,很多青少年時常為了獲得物質上的滿足,或者跟

     朋友同儕間互相比較,往往會步上歧途來獲得經濟上的來源,在報章雜誌上隨處可見,有少女脫衣陪酒或者援助交際,但最令人擔憂的

     是,從事這些活動的少女友有逐漸增多的趨勢,而少女所受的教育學歷也逐漸升高,以往我們總認為會從事這類行為一定沒有讀過什麼

     書,然而事實告訴我們其實不然,專科大學比比皆是,有時還會有碩博士來參一腳,讓我們了解到我們的教育是如此的失敗,你說他們不

     聰明嗎?可以讀專科大學碩博士,應該是社會的精英知識份子,但他所表現出來卻像一個懵懂無知的小女孩。而年齡層也逐漸降低,由於

     現今的民生物資,比起以往過去都改善很多,所以相對的發育也相當的好,有時12-3歲的少女經過稍稍打扮一下,可能都會被誤認為18-9

     歲,想想看如此花樣年華的年齡卻去從事這些行為,或許在這其中含蓋了苦衷與不得以,但真正是因為環境與家庭的因素又有多少呢?我

     覺得我們社會病了,而且病的不輕。

             老師不再像以往,如此熱心有幹勁,將自己的心力投入於教育中,將自己的愛散播在每一位學生身上,現今大多數的教師都將任教當

     作一種職業,上班打卡下班打卡如此而已,並不會將心思花在學生身上,也認為學生課後都會上補習班,如果沒交到或者不懂得地方補習

     班一定會教,這很值得我們去省思,妳我都是讀師範學校,在未來的日子裡,很有可能會投入於教職工作,妳要當一位怎樣的老師呢?

          教師是希望的開拓者,無論社會轉型時如何条亂,教師責無旁貸,要肩負教導與啟發的責任。因為它是教師生涯的意義,如果

   自己無視於教育愛的奉獻,他的人生必然產生人格上的缺憾。教師如果不能以愛心,幫助學生在生活中解決問題,那麼許多學生累

   積的大問題,都將會變成社會問題,反過來把目前的成就吞蝕。一位有愛心的的老師,會想盡辦法收集資料,尋找教具,設法幫助

   孩子上學。愛之所以具足人性光輝,令人動容,是因為他總是在艱辛中,負起了負責,孕育了創意,給對方成長,生存的機會和喜

   悅。 

 

青少年交友的困擾與問題

        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在交友的過程中可能產生許多困擾,以及製造一些問題,極得到輔導,以使他們能從交友中獲得成長。一般說

來,青少年的交友可能遭遇的困擾以問題,例如以下幾項:

(一)由於青少年尚未戊熟,常常分不清好朋友以壞朋友,青少年容易受朋友的影響,交上了壞朋友誤入歧途者

(二)許多青少年由於從小生活 經驗較為狹隘,個性比較內向自卑,與人交往產生了困難,不知如何與人建立友誼。

(三)青少年常因自我了解不夠,常不知如何與朋友和好相處,尤其有些青少年不能自我悅納,使得他們與朋友交往中,常有不愉快的事情發

       生。

(四)如何與朋友保持適當的關係,也是青少年的困擾。他們經常與朋友膩在一起,突然又與朋友產生摩檫破壞了友誼,青少年較不能維持友

       誼的分寸。

(五)與朋友交往中的權利與責任,常為青少年所忽略,有些青少年不知彼此站在平等的地位上,維持良好的朋友關係。相互尊重、相互關

      懷、相互幫助。

(六)了解別人也是青少年的困擾。因為不能客觀地了解別人,以至無法與朋友保持良好的關係。

(七)異性交友問題。青少年時值青春期,對異性開始感到興趣好奇,然而由於青少年尚未成熟,加上正值求學期間,經濟生活未能獨立等限

      制,常產生異性交友困擾的問題。

三、輔導青少年與人交往的態度

        心理輔導學家重視個人對自己及對別人的態度會影響人與人相處是否和諧,影響你與別人交往是否愉快,影響到別人是否喜歡你。這種

「人-己」的態度,稱為「心理地位」可分為以下四種:

第一,「肯定自己,肯定別人」(我好-你也好)。這種人認為自己是有用的人,別人也有他們的長處,他了解自己的優點,發揮自己的優

            點;同時也欣賞別人的優點。他接納自己也接納了別人。他包容許多現實事務的不完美,而盡力創造人的優點。

第二、「肯定自己,否定別人」(我好-你不好)

第三、「否定自己,肯定別人」(我不好-你好)

第四、「否定自己,肯定別人」(我不好-你也不好)

        秉持四種態度的人不喜歡自己,也不喜歡和人交往,別人也就不喜歡與他來往。協助青少年,自己想想,上面四種態度的人,是屬於那

一種,或者偏向那一種?如果你以第一種態度出現的較多,你就是比較受歡迎的人;如果你以第二、三、四種出現機會較多,希望你能調整

自己的方向,向第一種人的目標去努力,做一個比較受歡迎的人。

 

輔導青少年促進人際溝通的方法

 

       沒有一個人天生下來就懂得與人如何的溝通,良好的溝通是依賴經驗的累積,有些人在成長過程中比較有機會去學習如何與他人溝通,

自然的溝通技巧會比較好一些,但並非每一個人都有這環境,所以我們教導他們如何去與人溝通之前,我們必須先告訴他們,人際交往間的

原則: 

一、             尊重別人的權利、意見、和隱私,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二、             接納別人,不要要求別人一定要和你一樣,不要事事以自己的標準橫量別人。

三、             體諒別人了解別人的感受,站在不同的立場來看問題。

四、             關懷,每個人的喜怒哀樂總希望有人來分享與支持,關懷別人也會受到關懷。

五、             朋友相處之道貴在誠實,只有坦然才能找到知己。

六、             適當的讓人來了解你,能接近相處的距離。

七、             朋友間互相信賴,往往我們信賴了朋友,朋友也會信賴我們。

         了解增進和諧溝通的基本法則後,更重要的是力行這些法則,而且是真實自然的,不斷的重複一致表現,使這些習慣成為你的生活

的一種模式,自然就會增進與他人之間的溝通,然而在這我必須強調「溝通」是一種心境的表達,不是為了達成某種成果的手段,當心

存善意與愛心,法則就只是成了衡量行為的一把尺,無意義的存在著,但這樣抽象的形容似乎無法讓人開始與人溝通,反而不知所措,

底下蒐集了幾個具體方法,可以增進溝通的技巧,在還未找到溝通真諦前,可以幫助自己與人之間和諧的溝通的雛形:

 

一、積極的傾聽,了解別人化中的意義,體會當時的心情,並適時的給予回應,例如:「恩」「是」「對「恩亨」讓他知道你已解他的

        內容。

二、用冷靜的態度去面對你與朋友不愉快的事情,意氣用事不但沒辦法解決事情也破壞了你與人別人的關係。

三、可以將自己內心的表達出來,坦承說出自己的想法,內心感受,但不要用嘮叨、叫罵、發嘮騷的語氣表達,否則將會達到反效果。

四、批評對事不對人,說出對事情的看法,但不是對人的看法,並保有理性客觀角度說出自己想法,而不是抱怨。

五、聽人說話要了解他談話的主題、要點,討論他的話題時才有契合的感覺,牛頭不對馬嘴的回應,不僅打斷對方的思緒也降低信任

        感。

六、對人說話時,強調重要的部分,忽略不重要的部分,讓人容易抓住你說話的重點,清晰乾脆不拖泥帶水,說話也間接的給人淺意識

        印像。

七、對事情的要客觀,不要太執著於自己的偏見,當事情沒有了解真正的真象已前,不要輕率的下判斷。

八、承認家人、好友、同學對你的觀察入微,坦然的接受他們的看法與建議,虛心檢討自己,或許接受自己的缺點是不易,但千萬不要

        惱羞成怒。

九、禮貌依然在,當朋友之間熟了,禮貌反而容易忽略了,有時當我們要求,邀約、或是表示抱歉時,常常忽略了,禮貌冠詞。

十、給予別人適當的讚美,每個人都需要得到別人的讚賞,別人有良好表現要給予誠心的稱讚。

十一、 培養幽默感,巴掌不打笑臉人,幽默是一門藝術,冷靜心態,幽默油然而生,高級的幽默嘗試自我解嘲的喔。

十二、 控制疏導自己情緒,小不忍則亂大謀,但不是一昧忍耐,在不傷人的情況下洩都是正當的,例如睡覺、運動、知心好友的傾訴

             等,發洩的不適當而影響朋友的不悅,就是所謂的「遷怒」。

十三、 眼神接觸,談話中有意的注視對方,當眼神移走時,試著移回來,眼神間接的代表誠懇,眼神飄移不定,代表是否心中隱瞞些什

             麼。

十四、 佛要金裝,人要衣裝。在適當場合穿著適當的衣服,整整齊齊乾乾淨淨帶給人的感覺比較好。

十五、 準時守信,是信賴的基本要則,特別是第一次的約會,往往決定了對彼此守時與信任的看法。

十六、 同理心,偵查當事人書畫的心情和態度,注意對方的語言與非語言訊息,表現出關心的態度,用適當的語言表達對對方感受。

十七、 詢問對方,來獲的更多訊息,並且讓對方可以敘述更多。

        我們必須先看清我們告訴他的,不只是教導他技巧,更要鼓勵他實行這些技巧,或許短時間看不到成果,或許他們會讓你失望,但

唯一能給的最大動力是老師的鼓勵與關懷,適時觀察他是否偏離我們教導他如何溝通的真諦,或是他又失去了溝通的自信,畢竟要改變

一個人的溝通技巧,要先從心改起,改變一個人的心,不是三天五天,不是幾句法則和技巧就可以簡單的讓一個人改頭換面。時間、愛

和關懷,似乎是一劑良藥,但如何讓學生服下這服藥,這也考驗著老師的智慧與愛;萬法歸一,一念歸零,在教育上似乎是所有

的教方起點也似乎是所有教育的終點。

 

 

<參考書目、網站>

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委員會主編:《當前青少年問題與輔導》(台北市 :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85)

2.          高 強華:《青少年問題之輔導》臺北市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88)

3.          http://mis.im.tku.edu.tw/~rex14a/p&p/mainframe.html 《人與人的相處》(電子書)

4.          http://210.64.173.141/4h/connect/ 《農業會推廣充電站-四健資訊網-人際溝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