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是快樂天堂

原設計者:彰化師大商教系89級歐惠娟、郭敏如、黃秀瓊

一、前言

大象長長的鼻子正昂揚,全世界都舉起了希望……

教室是快樂的天堂嗎?端看師生之間是否存在著良好的互動關係。在教室裡的學習活動是由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同學之間交互活動情況下進行的。如果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都能相處融洽,教室內將充滿和諧愉快的氣氛,這時學習興趣將會提高,學習的效率也將隨之增加;學生也能以平靜的心情,接受老師的教導。因此一位好的教師,應當努力使教室裡充滿歡樂的氣氛,使孩子們能愛上這學習的快樂天堂,這是當前教師應當努力的重大課題!

二、良師益友

(一)用「心」教學

在教學上,老師應該加強「因材施教」與「治學方法」鼓勵學生自動自發,作獨力批判之思考,珍惜教學過程中之師生關係,使學生如沐春風,從中領略為人處事與做學問的道理。

教學方式可以機械般的運作,也可以讓它鮮活起來,做一位老師,最大的樂趣和享受,應來自學生專注於課堂的回饋。所以做為一個老師,應該用心於教學上,把講臺下的學生都看成未來的大人物,那份「集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心情,會讓老師戰戰兢兢去思考和準備教學,有好的構思,才能啟發學生的疑問,教學是不會枯燥的,因為課堂上活躍的心,可讓我們感受到歡喜和希望,所以凡是用心必有所得!

做一位讓學生信賴及喜愛的老師,除了做好分內的工作,更應發揮「教育愛」,不論學生是敏捷的、愚昧的、頑皮的、乖巧的,都應給予相同的對待。所以做為良師的特質應包括:

(二)永遠的夥伴

你是否嚮往擁有一位如日劇「GTO」裡那位和學生如朋友般相處的「鬼塚英吉」老師呢?誰說老師和學生不能是真時對的朋友,不是不能,而是你不做!身為教師,若能熟悉師生互動關係的原理原則,並善用其中的技術,將是實現「傳道、授業、解惑」角色功能的主要途徑之一。師生互動關係,是期望達成師生更親密,關係更聯結,教師更具影響力的成效,所以建立良好師生互動關係之原則應做到下最幾點:

(1)愛學生如己出:師生關係是一種倫理關係,既是一種倫理關係就不能沒有感情、沒有愛。而師生間相互的愛與關懷必須出於老師的主動施予,進而形成學生的回饋。老師不愛學生,不關懷學生,學生絕不可能敬愛老師、關心老師。

  但師生不等於父子。師生之愛的本質比親子之愛更理性、更崇高,然而師生在相遇之前素昧平生,彼此漠不相關,在偶爾的機緣下成為師生,相聚時光有限,其間的愛是出於責任感、使命感,愛的付出是為了感化學生、達到教育的目的,而沒有任何其他有形的、功利的企圖。

  正因為如此,學生對老師的愛感受比父母的愛更深刻,更有效。老師真誠的關懷,可使桀傲的學生變得謙遜;使凡事反抗的學變得柔順,霸道的學生變得講理,暴躁的學生懂得收斂,內向沈默的學生肯試著表達。摩擦、衝突因而減少了,誤解不再發生了。

老師的愛是師生關係中最重要的基本元素。沒有愛,師生關係一概免談。

(2)坦誠相待、相互了解:導師與學生關係密切、相處機會多。導師必須以真誠對待學生,不必道貌岸然戴著假面具,也不必掩飾自己個性上的小缺點。以人性化、平凡而健康的正常心態與學生相處,進而要求學生也以真實面貌面對老師,不必在老師面前裝模作樣、陽奉陰違。

(3)尊重但非平等:導師可將高中生視為準成人,給予相當的獨立自主的空間。時常傾聽他們的意見,接受他們的建議,提供機會讓他們自己作決定。但不可忘記自己負有教育的責任,導師依然是指導者,有權利也有責任在必要時為學生作決定,甚至運用權威作強制性的處置。如果學生的設想不夠周全、體認不夠正確,做法有了偏差,導師善意的干涉是絕不可少的。師生關係畢竟不是完全平等的,說文說「教,上所施,下所效」師生雙方都必須了解並接受。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成教育的效果。

(4)言行一致,說話算話:任意承諾無法兌現,或虛言恫嚇又不敢切實執行,都將失信於學生,而導致學生的不滿或輕視。說到做到,使學生知所遵循、不圖僥倖,不但易於達到教育的成效,也使學生更加信服老師。

(5)寬容體諒、不記前過:學生若犯小過失,在不妨礙校規班規的整體性時,不妨網開一面予以寬恕,只要達到警惕學生,促其改過的效果,處罰畢竟不是目的。學生若犯過失,必須處罰,也儘量為他尋求將功贖罪的機會。縱使一定要處罰,在處置之後,也應忘掉一切,導師不可將學生過去的過錯牢記心中,形成對學生個人的不良印象,此種偏見常在不知不覺中對學生產生傷害,必須絕對避免。事實上,常犯過錯學生須要更多關懷和協助,才能使他們改過自新。

(6)快樂和稅、易於親近:導師的快樂對學生有強大的感染和吸引作用。快樂的導師不但使學生感受快樂的氣氛,也使學生樂於接近。笑口常開,幽默不斷,是最受學生歡迎的。

(7)信賴學生、高度期望:相信自己的學生有受教的意願和能力,對學生始終懷有高度的信心和期望。這種信心和期望對學生產生感染作用,使他們對自己漸漸產生信心和期望,進而促成師生之間的相互接納。

(8)表達關懷、噓寒問暖:傳統的老師角色是嚴肅的,老師的愛不輕易在生活細節中流露,學生往往因「敬畏」老師而造成師生間距離。導師與學生既然朝夕相處,就不必避諱表現自己的真情,也只有讓學生感受到的「愛」才算真愛,也才能得到回饋,也才能發揮愛的效果,達成教育的目的。譬如對生病、受傷的學生隨機問候病情、對成績退步的學生不著痕跡的表示關心指導,對家有變故的學生多方撫慰…,學生必能有所感懷。

(9)建立個別關係:導師不僅應與全班學生建立和諧的關係,常必須與個別學生建立一對一的關係。有些學生樂意和老師親近,建立更接近的師友關係,有些則願意保持較大距離,有些甚至老師採排斥態度。師生間的個別關係不宜過於親近,但也不宜任令其過分疏遠。導師必須從側面去了解不同學生的個性、家庭背景,針對其需要一對一個個擊破,以排除障礙,建立正面的良性互動關係。

(10)師生共同成長、學習:學生固然要向老師學習,老師亦不妨向學生學習。學生雖年紀輕,學識經驗少,但每個學生都有其創發性。老師是社會上最易流於保守的行業,若能打開心扉,從學生的生活、觀念中找尋可資參考的資訊,必然所得可觀。年輕學生最易於感受社會的「新」潮流,老師開闊的心胸可以促使自己對學生有更多的了解和接受。

三、同儕的攜手同行

(一)比讀書更重要的事

讀書重要嗎?我覺得用心生活比讀書更重要吧!當你在班上關心的事情愈來愈多,當你喜歡的人也愈來愈多,你的學校生活一定會活得更加充實、快樂。各位青少年朋友,我們一起來用心生活好嗎?人多是一種力量,也容易形成一種習慣,而班上的生活公約,不就是這個用意嗎?用心生活、負起責任,不斷求進步,才是更重要的事。

(二)做個受歡迎的傢伙

你喜歡班上的同學嗎?班上同學喜歡你嗎?在班級中,我們都希望自己是個受歡迎的人。如果你覺得班上同學喜歡你、接納你,願意和你在一起,你便會有受重視的感覺,而愛上帶便當上課的日子。

根據統計,學生最喜歡和具有快樂、誠實、樂於助人、守信用、風趣幽默、有責任心、講義氣、願意教同學功課的同學交朋友;最討厭和那種驕傲自大、看不起別人、背後講人壞話、欺負同學、不守信用、不合作、說謊、愛諷刺他人的人做朋友。

因此受人歡迎有幾個原則,提供你參考:

(1)尊重別人。

(2)對人要有禮貌。

(3)給予別人適當的安慰及讚美。

(4)不要輕易發怒、口不擇言。

(5)不要道聽塗說,傳播流言。

有句話說得好:「快樂因朋友的分享而加倍,痛苦則因朋友的分擔而減半。」我們怎麼能夠沒有朋有呢?快伸出你那雙友誼的手吧!

四、相互的付出的回饋

老師的愛是無條件的,老師的付出是不求回報的。但學生得到關愛、照顧、協助和教化,卻必須知所感激,必須懂得回饋。這些可能要靠老師的明教暗諭,學生才能學會。一般學生也許心中有所感受,卻不懂得如何表達,甚至有些學生心中並無所感。老師要適時的予以引導,加以刺激。這種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原因是:

(1)學生不能只是接受關懷不知感恩。人若無情至此,那能算是人?既然老師教導學生「做人」,做個健康正常有知有感的人,就不能不教他們學習感激,懂得回饋。今天在校能感受師恩,回家能感受親恩,日後也才能感受家國之情,懂得人情世故,而不致成為寡情忘義之流。

(2)學生雖然有心但不懂得如何表達也是枉然。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必須表達出來才能產生交流作用。老師有責任教學生學習表達的方法。如教師節教學生送卡片給任課教師,或只是在節日前一天上課時向老師賀節。

(3)老師雖然不求回報,但老師的無條件付出理應獲得精神鼓舞。這種精神鼓勵非常重要。老師畢竟是平凡人,不是神仙,不是聖人,不是超人。永無回饋的付出必然會有挫敗沮喪之感,沒有任何情神鼓勵會比學生的回饋更有效力。也許只是一朵小花或一句感激的話。

(4)導師要樂於參與學生的活動,樂於和學生共享他們的喜怒哀樂。例如,導師和學生一同郊遊、旅行;或為學生的運動比賽加油,分享他們成功的快樂和失敗的沮喪。福禍與共的經驗最能促成師生凝結一體的關係。

五、結語

教室的歡樂氣氛是要由老師和學生共同用心經營及創造出來的,以「愛」做為師生之間的潤滑劑,以「創意老師,快樂學生」作為期勉。

站在學生的立場,教室管理的問題不外乎有兩個因素:

(1)對人際關係感到不安

(2)在學習歷程上無法得到滿足。

其中,學生對於學習的精熟程度,又會在學校的社會環境裡,產生不同的漣漪效應。因此掌控全局的老師,需要有足夠的專業能力和一顆熱忱的心,讓老師與學生之間彼此感到充分的適應與滿足,如此一來,也才能達到「如沐春風」、「教室是快樂天堂」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