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常規管理–如何維持教室秩序

原設計者:彰化師大商教系90級謝府昌、鄧福麒、林位餘


一、前言

教室的管理是今日每一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必須面對的一項重要課題。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們經常談論的主題常常是與教室管理有關。教師若能有效地進行教室管理,必然會熱愛教學,反之,若無法有效處理教室問題,勢必為問題所擾,終至無心於教學。然而,在教室管理中,最讓教師頭痛的問題莫過於教室秩序的問題,因為教室秩序會影響教師上課的情緒,一旦教師被受影響,教學的品質就會變差,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降低,因此,教師要懂得如何維持教室秩序,才能使教學順利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維持教室秩序的目的

維持教室秩序是一種藝術,其目的在於教師能夠有效的管理教學情境,掌握學生的心理動向,適時的指導學生的學習行為,並藉著靈活、流暢的教學流程,以和諧的互動方式,達成整個學習的目標。一個秩序良好的教室,可以讓學生在溫馨而民主的情境中,自由的學習,自由的成長,在快樂的環境中,獲得學業上的成就,培養生活上的基本知能,陶冶真、善、美的人生情操。

三、影響教室秩序的的因素

(一)教師部份

  1. 教學內容
  2. 在教學時,如果教師在事前未做好教學準備,未將要教的內容予以融會貫通而隨便就上台教學,以致教學內容枯燥乏味,有些學生可能就會感到很無趣,認為教師所講所述都盡是一些長篇大論而無半點內涵,而降低了學習的興趣,同時就會找點別的事情來做以打發上課的時間,如說話、傳紙條、看課外書籍等,因此就有可能會擾亂了教室秩序,也會使教師的教學受到打擾,進而影響教學品質和其他同學的上課權利。因此,教師的教學內容與教室秩序是息息相關。

  3. 教學方法
  4. 教學時,教師最常使用教學方法大多是傳統的講述法,講述方式缺乏變化,久而久之,學生可能會養成被動聽講、靜態、消極學習的習慣和態度,失去了原有學習的興趣及注意力,因而會產生一些擾亂教室秩序的不良行為,如講話、東拉西扯、亂丟垃圾等,而影響教師上課的情緒,降低了教學品質。因此,教師應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去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維持教室秩序。

  5. 教師素養

教學時,有些教師由於情緒控制的能力較弱,當學生出現不良行為影響其上課情緒時,教師可能就會出現一些過度的不當反應,如體罰學生、說出涉及人身攻擊的斥責等,不但可能會傷害了受罰學生的自尊心及身體,同也可能會影響了其他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到最後有些學生可能會排斥教師的教學,而作出擾亂教室秩序的行為如說話、不理會教師的教學、蹺課等。另外,還有一些不當的教師素養,如抱持對學生過度否定的態度、過於權威和專制、無法兼顧到全體學生、無視為學生的個別差異等行為。因此,教師的素養對於教室秩序的影響也是相當深遠的。

(二)學生部份

在會影響教室秩序的學生部份可將學生的類型大致分為下列五種:

  1. 無心向學型
  2. 他覺得讀書沈悶,想出來做事,但九年強迫教育要他留在學校。例如,他想讀職業學校,工業學院,但父母要他普通中學,期望他將來升大學,光宗耀袓。他上學唯一的樂趣是與同輩好朋友共聚,玩玩球、與女同學搭訕。這類型的學生由於興趣不在此,因此,就會在上課中嘻戲,而影響上課的秩序。

  3. 心智幼稚型
  4. 他對被下課後留下來一點也不覺得自卑,不喜歡靜下來聆聽,最喜歡與老師摘笑或有頑皮學生鬧惡作劇。老師賣命地講書,他既看不見,也聽不到,但遠隔六個座位的同學有異動時,他會突然高聲說:「老師某某沒有專心上課!」這類學生不一定智力低,只是情緒控制力停留在小學生階段而已。若由教國小的老師,用「從遊戲中學習」的真正活動教學法教授他們,最有好處;但把他們放在普通中學學習,卻很容易導致師生兩敗俱傷。因為這類型的學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而容易影響上課的秩序。

  5. 愚魯自閉型
  6. 醫學發達令我們知道有很多所謂「問題學生」都是生理有缺陷的,例如:自閉型、語言能力低、智商低等等。這些學生不能掌握老師所傳遞的全部訊息,被人欺負時不敢還手、不敢投訴;但欺負弱者時卻不感羞恥、不知分寸。這類型的學生,由於老師並沒有特殊教育的知識,因此在處理上,深怕傷了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失去自信心,最好還是交由專業的輔導人員來加以輔導。

  7. 情緒困擾型
  8. 這一類的學生由於父母離異,跟著父親,憎恨「情婦」;她父母也離異,跟著母親,經常害怕繼父對她不利;她父母沒有離異,但貌合神離,對她只懂打罵,沒有半句好話。結果,他認為家人不關心他,出去遊蕩,交了損友,學會如何「吃迷幻藥」現在經常與有黑社會背景的學生為伍,又遇到感情的不順利,他經常失戀,現在亦正失戀中,…正值青春期的學生,總是情緒不太穩定,被感情、友情、親情所困擾著,因此上課總是不能專心,心不在焉,注意力不能集中,上課愛作白日夢,影響到其他學生的學習,也影響到上課的秩序。

  9. 魔鬼之子型

這類型的學生可能是有黑社會背景的,也可能只是與黑道人物有某種聯繫。他曾經吃大麻,但沒有上癮。他經常出入感化院,但未嘗入獄。他曾經有一段不短的日子,白天睡覺;刀棍廝殺是他生活裡慣常的事。他曾經玩過若干少女,也曾經被玩弄過。他曾經一個晚上用上數千元,揮霍得個富翁。他覺得自己已經歷過世間上的一切;靜心聽講,勤力讀書,依序漸進…簡直是開玩笑。父母一定要他回校,他便回來,盡情地玩。因此這類的學生,由於心靜不定下來,所以上課對他來說只是一種消磨時間的方法。而影響了上課的秩序。

三、維持教室秩序的方法

  1. 開學後立刻把教室規則訂好:
  2. 學生們在開學後不久就知道,在教室裡那些行為是不被容許的,而且了老師在違規行為發生後一定會馬上加以制止,則學生們在教室裡多半會產生舒適的感覺,而這樣的氣氛可以使他們很自然地把時間心思用於學習上。另外,如果在學期初,學生的行為受到規範,則往後老師就不必把上課的時間,浪費在處理犯規的學生身上,而是把時間用在教學上。

  3. 和學生一起訂定教室規則的內容:
  4. 讓學生們共同參與教室規則的訂定工作,學生們在他們的意見變成了教室規的一部份後,即會產生一種參與感,而且這些規則內容是用他們自己的話寫出來的,對他們而言,也比較有意義,因此會比較願意遵守這些規則,而不去破壞它們。

  5. 讓學生熟悉教室規則的內容:
  6. 老師在開學之初即隨時去注意學生的行為,並在發現問題時,立刻加以糾正。因此一個星期下來他們差不多都知道那些為是不被允許的,而那些是可以接受的。雖然老師在開學有精疲力盡之感,但辛苦是值得的,因為,過不了多久,學生們都能遵守教室的規則,而老師也可因此輕鬆了。

  7. 老師以身作則:
  8. 要把教室秩序維持好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學生們必須懂得彼此尊重,但老師若要學生尊重別人,則自己一定須先尊重學生。當學生有有侵犯別人的行為發生時,老師一定加以制止、規勸,但老師給學生的榜樣才是最重要的。

  9. 讓學生家長知道教室規則的內容:
  10. 使用這個原則的方法是,老師將開學初所訂定的教室規則複印一份給班上每一位同學的家長;這些規則裡通常也包含了學生犯規時的處罰辦法。使用這個原則的老師其用意各有不同。有的老師如此做是為了避免家長的誤解,以及尋求家長的支持和合作。

  11. 在上課前做好教學準備:
  12. 如果老師在上課前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則上課時,學生的時間即可完全被安排在學習上,因此紀律的問題就不容易發生。我們相信每當一個老師在課前準上稍有疏忽,則第二天上課時,其教室秩序必出問題。老師除了上課前做好教學準備外,還要讓學生熟悉每日在學校的作息流程,使他們明確地知道,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

  13. 處理學生違規行為時態要堅定且前後一致:
  14. 若老師對學生的要求是一回事,而執行來卻是另一回事,則學生會失去對老師的尊敬,因此,老師的話即失去對學生的約束力。若對違紀者的處罰的有無前後不一致,則這種現象一旦為學生發現,他們以後可能會心存僥倖,以為下次他們若犯了錯,也許可以逃過應受的處分,所以在面對一些不該做的事時,他們會有不妨一試的心理,因此使教室的秩序受到影響。

  15. 學生犯錯後以一對一的方式處理:
  16. 當學生犯錯時,老師固然應加以糾正,但糾正的同時,應盡量避免傷害到被糾正學生的自尊心,而其方法就是以一對一的方式處理。而在這個過程中最重的一點就是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訓誡犯規的學生。私下訓誡學生的好處是,讓被教訓者不至在別人面前丟臉,因此可使他願意改過而達到教訓的目的。

  17. 學生若犯了錯留到下課後再處理:

應用這個原則不但可以使教師們上課時不致中斷她們的教學活動,而且可使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受干擾,因此上課的時間,並不會因少數不守規矩的學生而有所浪費。再者,此一原則的應用,也可使初犯錯者有一自新的機會。

  1. 如果學生繼續犯錯則加重處罰:
  2. 此一原則的做法是,當學生第一次犯規時,老師只是把該生的名字寫在黑板上,當作對其象徵性的處罰。但若同一個學生在同一天又犯了一次規,老師就在第二次以後,給予逐漸加重的實質性懲罰。實質性的懲罰通常是在下課或是放學後才執行的。這是要在真正處罰一個學生之前,老師給他一個改過的機會。

  3. 學生表現好時即給予獎勵:

當學生在行為上或學業上表現不錯時,即給予適當的獎勵,其目的是鼓勵類似的表現反覆出現。而獎勵的方式有許多種,其中包括:口頭的稱讚、象徵性的獎勵和實質的獎勵。例如:可以在學生表現好時,即在一張圖表上打一星號。這個星號是對全班學生一種立即的和象徵性的獎勵。若星號累積到一定數目時,就給他們實質性的獎勵:如請吃東西、送小禮物等等。這種象徵性配合實質性的獎辦法,不但可激勵全班學生繼續做出好的表現,而且學生之間還會因此互相約束自己的行為。

四、結論

學習動機的增強,需要有良好的班級經營,和親切、快樂的班級氣氛,能夠提供愛、責任和關懷的培養環境,使學生在學習歷程中得到滿足,在人際關係中得到調適,進而專心的投入學習過程。為了要維持教室裡中的秩序以保障各位同學學習的權益,因此必須建立一套班規。一個理想的班級常規應偏重如何啟發、鼓勵學生,使學生在無形中養成活潑而守法,有情感而不越規,建立自立自覺的精神。故宜引導在先,讓學生養成合宜的行為,不致招致事後的處罰。建立班級常規,供學生遵守,固然重要,而如何執行與維護更屬重要。因此,教師和學生訂立契約、維持班級常規時,必須共同討論決定,商訂合乎教育意義及邏輯的清單、項目,做適當且積極的規定,使得班級的秩序不會呈現緊張、騷亂的局面,影響學童與學的情緒。至於在課程進行中,教學必須靈巧的以活動課程環環相扣來進行,所以在學習進行中的教室管理,尤其需要有教學的技術和輔導的藝術來維持流暢的教學。使教室中能維持良好的秩序,創造一個好的教學環境,讓教學能發揮到最大的效果。

五、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