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班上的「老大」

原設計者:彰化師大輔諮系90級鄭靜雯、賴玉真、簡麗名


一、前言

    班級經營一詞係由classroom management翻譯而來,國內王文科教授曾綜合國內外各家的說法,將班級經營作如下的定義;教師為使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以求有效達成教學目標,而對學習情境的佈置、學生學習行為的控制、秩序的維持等所作的處理方法或技術。學習情境的佈置,在營造良好而溫馨的班級氣氛;學生學習行為的控制與秩序的維持,有賴訂立共同遵守的規則,及對學生的問題行為採取適當的處置,方亦達成。本組即針對「對學生的問題行為採取適當的處置」一點,提出對於學生喜歡在班級中扮演老大之問題行為之處理方法。

二、  理論依據

    現實治療(reality therapy)模式係由W.Glasser用以處理班級行為問題的控制論(control therapy)延伸而來。控制論的基本假定為:學生掌握自己的生存、隸屬、權利、歡樂、以及自由等基本需求的滿足,而表現的行為或不當行為。此外,控制論尚含有如下的三項假定:

  (一)當學生的需求獲得滿足,則感到快樂;反之,則感到挫敗。

  (二)由於鮮少賦予學生滿足其需求的權力,是以他們工作不利,致無法實現其潛能。

(三)學校必須營造能滿足學生需求的情境,教師須供鼓勵、支持與協助,亦即教師不應運用責備、懲罰或矯治的管理策( McCown,Driscoll,Roop,1996)。

     Glasser主張控制論是營造有品質學習環境的一種觀點,只在允許學生迎合自己的需求,因而得到快樂的經驗。如果學生的需求在班級中獲得滿足,便不會有挫敗的經驗,亦不致於有表現不當的行為。

三、  具體作法

    根據上述Glasser之觀點,可以推論學生之所以喜歡再班級中扮演老大的原因有三;

    (一)爭取教師的注意,顯示自己的重要。

    (二)測驗教師的能耐,尋求權力與地位。

    (三)期望表現自己的能耐。

    了解以上三個原因之後,我們可以採用下列的方法加以導正:

(一)適時滿足:提供機會讓學生協助教師處理事務,例如;請喜歡在班上當「老大」的學生偶爾幫忙老師整理資料,或為班及服務,如此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信任、注意,以及正面的期待,從而減少不當的行為、態度。

(二)漠視消退:許多喜歡在課堂上耍老大的學生,其最終目的多半在於希望引起老師與其他同學的注意,此時教師如果加以理會,糾正,恰巧符合學生之本意,反而會增強其不當之行為,對於導正其行為毫無助益。反之,此時若教師對其行為加以漠視,對學生不能達成其原先之目的,便會放棄該不當行為。

(三)運用「我訊息」與之溝通:使喜歡耍老大的學生了解自己不當的行為已經干擾了教師的教學,並且對整個班級的學習造成了不良影響,教師運用「我訊息」的語句,讓該名學生了解教師的感受,以期減少其不當行為之發生。

(四)了解、接納、鼓勵支持:倘若教師能確實叫出喜歡在班上耍老大的學生之姓名,並了解其專長、特徵、興趣、個人問題,使其感受到教師的關懷與鼓舞,其行為問題自然會減少。

四、  結語

    以上的處理方法,雖然需要較長的時間,且偏重個別輔導,但只要教師在方式上巧妙的稍加變化,仍可在沉重的教學負擔下,順利進行,解決學生的偏差行為,並且協助學生成為能為自己負責的人。

 

五、  參考書目

  (一)單文經,民85,與實習教師談「班級經營的困境與突破」,載於教育實習輔導季刊,第二卷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