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前言
中輟學生曾經沉浸在社會的大染缸中,社會經驗豐富,世故早熟,一回到學校立刻成為全校師生注目的異類,同儕報以奇異的眼光,教師則嚴陣以待,深怕汙染至其他學生。因此中輟學生成為學校教育輔導的燙手山芋,這就像是變相地將社會問題延伸回到校園中。
教育部這兩三年來全力推動「找回中輟生」,也因為沒有看見「老師們的困難和需要」,而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
「我們不是只要教他一個而已,班上還有其他的學生啊!」常態編班下,班上學生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就已經讓人煞費精力了,更何況要面對的是個在外打混過、或是早已課業落後一大截的、回籠的中輟生﹖!「如果他靜靜的,不惹什麼事就很好了。」「因為不知道能怎麼辦,所以大部份的老師對中輟生都抱持著拒絕和排斥的心情。」
這些都是身為班級老師的心聲。
而面對中輟生,老師們的困難是什麼?又該怎麼辦呢?
貳、定義
所謂的中輟,就是指中途輟學,但是什麼是中途輟學呢?以下為幾個不
同組織所下的定義:
1.聯合國教育科學與文化組織:「任何一階段的學生,在其未修完該階段
課程之前,因故提早離開學校者。」
2.教育百科全書:「在學中、小學生在完成學業之前,除死亡與轉學外,
因各種緣故退出學生身份者。」
3. 依強迫入學條例第十條之規定,已入學之適齡國民長期缺課者,由學校勸導督促。而依該條例施行細則指稱所謂「長期缺課」是指未經請假缺課達一星期者。我教育部85年國民中小學中途輟學學生通報辦法:「國民小學、國民中學發現有未經請假未到校達三天以上學生,應即將其列為中途輟學學生追蹤輔導對象,未請假學生包括學校開學未到校註冊,或轉學時未向轉入學校報到之學生。」
參、現況
L
根據教育部訓委會指出:每年中輟生大約在一萬人左右,八十四學年度為九 六六○人,八十五學年度為一○二八八人,八十六學年度上半學期為四七七四人,學生中輟的情形並沒有太大改善...
L
輟學率有集中東部的趨勢:
八十六學年度輟學率較高的三個縣市分別為台東縣(1.14%)、花蓮縣(0.81%)、屏東縣(0.49%),而且與往年相比,有較集中東部的趨勢。
L
國中中輟問題較嚴重:
國中中輟的人數,佔全體輟學生的五分之四以上。
L
中輟女學生比例逐年上升:
中輟女學生人數在84學年度佔44%,到86學年度生為45%,男女中輟生比例的接近,與女性青少年犯罪人口上升的現象,顯示女性學生輟學問題應獲重視。
L
教育部訓委會常委表示,在國內三百多萬的中小學生數,有八千多人是中途輟
學,中輟學生的比率大約是百分之零點三,與鄰近日本的零點六相較,比例還不算太高,但令人擔憂的是,中輟生的犯罪率卻是一般青少年學生的三到五倍 , 中輟生衍生的社會問題相當嚴重,因此,找回中輟生就更形迫切。
肆、老師該怎麼辦?
根據北縣家扶中心辦理「國民中學中途輟學學生追蹤輔導工作」,在八十六學年度中輟生輔導執行業務上,就北縣五時所公立國中,一百四十四名中輟生,作了輟學原因的統計(依實際發生情況多重選擇):
一、 個人因素:1.學習成就低落【83】;2.對所有學科均無興趣【76】;
3.學習能力低【11】;4.自願打工賺錢【6】;5.智能不足【6】;6精神異
常【6】;7.懼學【1】。
二、 家庭因素:1.監護人對其教育期望低【42】;2.家庭關係不正常【30】;3.親屬失和至無法安心上學【23】;4.家庭漠視該生【11】;5.全家下落不明【6】;6.賺錢貼補家用【5】;7.家庭發生重大變故【5】;8.在家照顧弟妹幫忙家庭【2】;9.家人限制其上學【2】;10.舉家躲債【1】。
三、 學校因素:1.對學校課程無興趣【109】;2.與某些師長關係不佳【16】;3.考試壓力過大【5】。
四、 同儕因素:1.受不良同學影響引誘【78】;2.與部份同學關係不佳
【23】;3.受欺壓致不敢上學【2】。
五、 其他因素:1.不明原因的失蹤或出走【13】;2.結婚【2】。
由上可之,中輟生輟學原因是很複雜多元的,所以老師們更該具備這方面的處理能力,及注意相關資訊,以對學生能有最適切的協助。在人本教育札記(1999年3月份)中,對中輟生的處理方式,提出了我們認為蠻貼切的思考面,透過討論,他們決定採取一種「消去法」來呈現討論出來的建議,意指「先不急著說應該要做什麼,而先說我們不要做什麼」。「四個不要」,或許無法解決所有的問題,然而是一種最基本的態度與方向。
J
消去法一︰不要理會他的中輟生「身份」
每一個中輟生的形成,都有著很不同的背景差異,因此,他們的特質和需要也很不相同。如果你對眼前這個中輟孩子完全沒有經驗也沒有什麼好的應對方法,那麼,首先,你要做的是︰盡可能不要讓他成為你的心理負擔——有時候我們光是用想像的,就能把自己煩得要命、嚇得半死——視他為一般的孩子!你不必用特別的方法對他,只需一視同仁!如果可以加上多一點點的彈性,和一些些的關心,那麼你至少已經有75分了!(當然,恰當的關心得建立在你對他如實的瞭解上,如果可以,透過各種可能的方法,對他多些瞭解是必要的。)事實上,對已被貼上標籤的孩子們來說,你「一視同仁」的心意和態度,有時,對他們反而是更實際的體貼呢!
J
消去法二︰不要一直想著他應該怎樣,試著去想「他需要什麼?」
當我們心中存有一種標準或期待,往往阻礙了我們從孩子自身出發,來思考他的處境、感覺及需求,然而,一個人的行動常是來自於他的需求。瞭解需求,能引發行動﹔而放下標準、期待,能幫助我們看到需求。
很多老師在帶中輟生的過程中受到很大的挫敗,究其原因,多半來自於有了過當的錯誤期待。想想看,一個課業已落後一大截的學生,他如何還能聽課聽得津津有味﹖一個十多歲精力旺盛的年輕人,他能不找喳,而只是打打瞌睡、說說話,就已經很「配合」了,千萬不宜冷嘲熱諷的批評、口下不留情。
如果你真的在乎他的學習態度和成效,其實可以為他做些特別安排,也許他需要的是多一些練習或是多一些鼓勵,那麼你可以利用一點課餘時間,教他一兩個他可能會感興趣的問題,或是安排、鼓勵一兩個熱心的同學陪著他、慢慢教他,或是特別買一本書送給他、請他看場好電影……,學習的場所和方式,本來就不限於課本、教室和學校啊!尤其是對這些曾經中輟、正待重新出發的大孩子們。
千萬不要急盼回饋,當然也不要太快放棄,當你很想放棄時,請記得:「曾種下的種子,正等待時機發芽!」
J
消去法三︰不要將責任都放在他身上
當你的班上來了位中輟生,發生了整潔、秩序班級競賽退步、班上氣氛騷動、任課老師加倍辛苦……等等麻煩時,是否你也會有不平,「為什麼我苦心經營的班級(整潔、秩序)佳績,要因為這個學生而受到影響!」一池靜水,豈有不因一顆小石子而起漣漪的﹖然而池水終究能恢復平靜,卻因為攪動,才能翻入氧氣,增進活性。
中輟生自然需為班上情形之轉變負影響之責,然而,並不足以扛起所有責任,否則,我們便輕易地將教師主權讓渡出去了。教育是發展的、前行的、並不斷加入或衍生新事物的。今天,不管來了一個資優生或是來了一個中輟生,對班級而言,都是一種變動。來了資優生,或許你要處理他與同學間的疏離、惡性比較等﹔而來了一個中輟生,你便是要處理他對學習的態度、同學對他的排斥等。作為一個班級經營者,這一切都將納入發展適合你、適合班級的教學計劃中。
J
消去四法︰不要任由自己孤單面對——找尋可以協助你的熱心家長,大家一起來
老師可以組織一個班級義工團,並找出一兩個主要負責人來協助你運作這個團,(因為你勢必沒有太多時間可以持續的投入),義工團員可以是班級中的學生家長、退休老師、社區愛心媽媽、專業輔導工作者(例如,與你私交較好的輔導員)……。做什麼呢﹖就先看看他們能帶孩子們做些什麼吧︰逛圖書館、做幾道小點心、看部影片聊聊觀後感、談談人生經驗和歷練、爬爬山、定時的讀書會、體能競賽、各行各業或公益團體的參觀……。義工團並不需具備太專業的輔導諮商能力,只要願意多花時間、心力,陪伴、關懷孩子,契機就是這樣發生的。
伍、結語
吳京曾說:「我們不容許社會動亂,最好是大家一起用愛心,以教育為出發點,把青少年帶動起來。」中小學教育本是義務教育,但是有不少學生入學後又因故輟學,這些自國教列車脫隊的孩子,常常潛伏著青少年犯罪的危機。唯有我們加倍的耐心和毅力,加上社會上共同的努力,首先我們必須使每個中輟生都能從社會中各個角落被找出來,並給予適合的安置、輔導,提供每一位學生正常的發長環境,才能減少中輟問題的出現。
記得曾有人問:「中輟生是弱勢團體嗎?」常常覺得,這個社會太強烈的主流價值觀,造成了許多的社會邊緣人,中輟生便是其中之一。對一個孩子而言,整個生活就是唸書,彷彿學歷與成績就是評判一個孩子價值的標準。我們想問的是:若一個親切善良、快樂開朗,卻不知如何消化課本中的知識的孩子,他是個壞學生嗎?若一個俏皮精明、反應靈活,卻根本不喜歡讀書,成績總是吊車尾,他是個笨學生嗎?
其實,每個每個人,都該是獨特而不同的,可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逐漸被社會化,拋掉一些與生俱來的獨特,去適應整個社會的主流價值,有些人適應得很好,有些人卻在過程中被淘汰、忽略。在不斷的世代交替中,這群社會化很好的人不知不覺的,瓜分了所有的社會資源。
若是身為老師的我們,可以在學生處於人生最低潮的時候扶他們一把,也許他們會因為你的一句鼓勵或一聲問候而有所改變。引用人本札記中所述及的一句話『無論一個人怎樣傾向邪惡,一顆慈愛的心給予他的教育,是不會永遠不起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