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視導的觀點評估教師班級經營的成效


 撰稿者 梁瑛心 李長哲 許詩問

壹、緒論

研讀「教室裡的春天」一書中,多位學者提出其對班級經營的理論基礎,如雷華二氏建議教師善用「團體力量」,庫寧提出「漣漪效應」、「掌握全局」、「同時處理」。新史基納模式的「行為改變技術」,Dreikurs提到學生視為社會生物,之所以會有行為偏差的表現,全然是四種錯誤目標的反應,此時;教師需真實並準確的記錄自己對此不良行為的反應,以便做適當的糾正方案。班級經營的困難度在於教師是否有敏銳的觀察力,以及適時與適切的處理程序。金鈉博士所提倡的「和諧的溝通」,以幫助教師充分發揮良好的班級經營功能。如何營造一個和諧的班級氣氛,以提昇同學的學習效率是共同的目標與理想。瓊斯模式,強調運用肢體語言,幫助學生喚起學生的自制力,並施與獎勵、肢體動作和個別的幫助,讓他們直接感受到教師的關懷。

在班級經營的課程之中,我們學習到教師應如何做好班級常規的建立,藉由班級常規的建立,教師可以塑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有效的學習。班級經營的工作除了需要學校、學生及家長的配合之外,最主要的主導權在於教師如何有效地運用各種班級經營的策略,來營造一個適合學習的環境,並幫助學生解決他們的各種問題。因此我們可以知道一位教師的人格特質與班級經營的理念,在班級經營的過程之中還是佔有最重要的角色與地位。

正因為教師對於班級的經營有如重大的影響,我們當然希望所有的教師都能夠有正確的班級經營的觀念,並確實地應用於日常的教學之中。此外我們認為似乎也應建立某種標準可以評估教師班級經營的成效,。若存在一種好的評估方式可以客觀、正確地衡量出教師班級經營的成效,不但可以鼓勵教師於教學品質上有所增進與成長,亦有助於教師教學之改進。教師教學績效提升能夠使學生受益,學生將有較佳的學習環境、較好的學習態度及學習效果。亦有助於教育的改良並協助學生有較積極的學習態度。

 

貳、視導人員的功能

一、視導的意義

「教學」是學校主要的活動,而校園裡是由教師、學生、行政人員所構成的團體,既然「教學」是學校主要的活動,因此;學生的學習成效與行為反應該是我悶們所關心的話題,在此;我們想找出一個有效的方式用以評估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關係,因為;和協的班級經營有助學習的效果

教學視導(李珀,民89)是教育視導的重要一環,指對教學的視察與輔導。教學視導是視導員對於教學所做的觀察、分析、輔導與改進的歷程,藉以提升教學的效果。

二、教學視導的目的

教學視導制度是幫助教師自我成長以期達到教師專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實施方法是在蒐集效能教學之相關資料後,視導員從事教室觀察,在觀察教學過程之後,提供教師參考改進之意見,以作為教師自我成長之依據以達到教師專業目標,而最終目的是藉此一系統之實施來提升教學品質,使每一個受教的學生都能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及學習效果。教學視導是能夠維持學校之教學品質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為交學視導可以幫助老師改善教學行為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McGreal,tesch,1983)。

由以上所述,教學視導可以指出教師在教學與班級經營上的優缺點,並透過專業的人員給予適當的協助,以幫助教師達成其教學目標與增進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視導的方式可以作為評估教師班級經營成效的一種方法,因為透過專業視導人員的觀察,可以指出教師是否已有效地建立了班級的常規,學生是否是在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中學習,同時針對教師班級經營的優點與以獎勵,對於有缺失的部分則給予專業的建議,並指示改進的方向。透過教學視導的方式,不但促進了教師的自我成長,也達到了評估教師班級經營成效的目的。

 

參、美國視導的制度

在此我們以美國的教學視導為例,看看如何用教學視導的方法來做教師班級經營的成效評估,藉以讓教師作為觀摩與改進的參考,李珀,民89提出美國的德州與佛羅里達州兩種大規模的教學視導系統,做為教學視導對教師績效的評估模式,同樣地;我們可以發現,此一評鑑系統對教師班級經營亦有正面的考量,在此;節錄了涉及班級教師的班級經營成效的評估要項。

一、               德州教學視導系統(TTAS)

美國德州在1986年開始推行班級教師的成效評估,並且以教室教師績效為基礎。TTAS的目標在於提昇教師與行政人員的專業成長並改良教學品質。TTAS工具被用來評鑑教師五個領域:

(1)教學策略

(2)教室管理與經營

(3)呈現主題

(4)學習環境

(5)專業成長與責任

由以上的五個領域,我們可以發現此一評鑑系統對教師班級經營的重視程度。在教室管理與經營以及學習環境這兩點都與班級經營的主題有密切的相關。

二、               佛羅里達州兩種大規模的教學視導系統

同樣的;佛羅里達州兩大教學評鑑發展系統(TADS)與專為初任教師所設計的佛羅里達績效測量系統(FPMS)。為了替視導工具決定規準項目,利用實驗研究的方法來產生出有效能教師的規準。這些發現被分為六的範疇:

(1)計畫

(2)教學組織與架構

(3)呈現主題

(4)語言與非語言溝通

(5)學生行為管理

(6)評量

其中(4)語言與非語言溝通與(5)學生行為管理這兩項都與班級經營有密切的相關。

以下是視導規準量表的範例:

 

肆、規準量表考量因素成份

由上述兩大系統中,我們以李珀,民89提出的論點整理出規準量表考量的四個因素,其中每個因素成份裡可以發展出四到五個分量表出來,利用問卷的方式統計的得分加權,可以評估教師的班級運作成效,以下是四個因素成份及每個因素成份裡考量的分量表。

一、教學常規與教學流程

a.掌握參與注意力

b.善用教學流程或常規

c.明確的作的方法

d.安排座位

e.備妥教具設備(板書)

二、               教學及學習的時間

a.能立刻上課進入主題

b.適當安排活動先後順序

c.調整上課速度

d.重點放在教學目標

e.85﹪學生參與學習活動

三、               管理學生行為

a.告知學生正確受獎勵的行為

b.避免不專心、不妥當的行為

c.立刻禁止不當的行為

d.公平及一致地對待每一位同學

e.正確行為給予特別獎勵

四、運用有效的溝通技巧

a.強調重點

b.解釋教學內容及架構

c.表現熱忱、給予關切

d.微笑、手勢、注視

 

此一量表依照各項行為紀錄其發生的次數,以計算出各領域的總得分。我們從這各量表可以看出其中許多項目都與班級經營的目標相符,因此;若以量的研究來考量教師班級經營的績效時,這將是一個具體的工具。

教學視導系統的目的是為了加強有效能的教學,以提高教學品質,一但證明有些老師無法達到要求,即採取適當的補助措施以協助教師自我成長。

 

伍、結論

教學是一種藝術,也是科學。教師在班級經營佔有最為重要的角色與地位,因此的確需要一套系統來評估教師班級經營的成效。以上所提到的視導的方式,或許可以作為一種評估的方式,但是教師的一些重要特質(例如關懷的態度、內在的動機等)則不能實際測量而得。因此我們也不能忽視此種特性的表現。

良好的班級經營是可以學習的。每位教師不論是有經驗的老師或初任老師均有成長的空間。師生共同成長會使得教學更為專業,而以此為基礎則可以發展出更為適用的評量方式。

 

參考書目

1.      教育視導之理論與實際,邱錦昌,民84,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      教學視導理論與實務,呂木琳,民87,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      教學視導,李珀,民89,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4.      教室裡的春天,金樹人,民83,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