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教室之班級經營
撰稿者
壹、電腦教室常規
一、建立班級常規:
社會需要法律、學校需要校規,班級的經營亦同,常規的建立能讓學生了解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能做的,教師、同學的期待又是什麼?這可做為學生行為表現的依歸,並能幫助學生進行自我約束、促使學生對自己所選擇的行為負責、有效的預防學生的不良行為的發生、有利於教師的教室管理,因此常規的訂定可說是整個班級經營的第一步。以下是各種常規的訂定方式。
1. 教師自行制定
常規由教師制定,學生沒有參與制定的權力。教師依教學經驗累積及同事間的互相討論、發覺一般班規應包含的項目,再視現在正在經營的班級特質統合制定之。
2. 教師制定為主,學生為輔
教師先自行制定大致的條規,學生再增加補充少數班規項目,此種方式在課堂中的使用性最高。教師依照教學經驗與知識,將學生可能犯錯或期望性的班規由教師本身制定確定,故以教師制定為主。在需要的情形下,同學可利用班會或課堂時間共同提出意見修改或提出臨時性的班規。此種方式學生的意義空間有限,主要的制定權還是在教師身上。
3. 以學生為主,師生共同討論
此種方式學生掌握了大多數的主導權,使學生有很大的參與感。在班會或課堂間,教師引導主持討論會議,學生則針對本身的班級特色與學生問題共同找出解決之道制定,或由教師先和班級幹部共同討論,取得共識之後再交付班會表決公佈。若是新班級,先觀察一至兩週,然後再在班會中和同學溝通,師生共同決定。在這種方式中,教師僅能從旁提供意見與建議,最後的決定權在學生身上。
4. 不制定
其認為班規是一項死的條文,學生問題無法因這些條文而避免,故採不制定方式,而改以教師的立即反應處理、教師課間規定與課堂生活倫理教學為主。
C.M.
Charles認為「准許學生參與制定規則和結果的過程,使他們產生使命感和參與感,並認識為何常規的建立必需有諸多的限制。」(金樹人譯)
但由於電腦教室的常規訂定,是需要電腦教室管理經驗的累積,所以我認為常規主要應交由學生來訂定(畢竟受常規約束的是學生們,所以他們應當有其自由選擇的權利),教師再從旁輔導,而其中攸關電腦專門知識的規定,則可由教師訂定或是遵照電腦教室的使用規則,唯仍需取得學生的認同。使用此法可以增加學生對常規的認同度,進而促使學生的行為符合常規的規範。至於電腦教室常規之訂定範例,以下分為五部份來舉例說明。
1. 在電腦教室的整潔方面
(1)
書包或其它背包不可帶入教室。
(2)
不得攜帶糖果、餅乾、口香糖,飲料等食物或其他雜物至電腦教室。
(3)
身體或衣物等潮濕時不得進入電腦教室。
(4)
進入電腦教室前先將雙手清洗乾淨。
(5)
進入電腦教室,務必先脫去鞋子,鞋襪常換洗,保持衛生,並注重公共道德。
(6)
離開電腦教室前請將椅子放定位,廢棄紙張放進廢止箱中,將周遭整理乾淨後,方可離開。
(7)
離開教室前,值日生應整理教室(東西歸位、撿紙屑、擦白板、電源是否確實關畢等)。
2. 在上課秩序方面
(1)
上課要準時,所有學生於上課鐘響時,必須全部就座完畢,班長必須確實掌握全班狀況,並向教師回報。
(2)
請按編號入座,不隨意更換座位。
(3)
未經授課教師許可,切莫擅自離開座位。
(4)
隨時保持安靜,切莫暄囂,影響教師授課,如需討論,以不影響他人學習為原則。
(5)
請各班推選小組長代理助教幫助處理同學操作上的問題。
(6)
電腦教室內之圖書,只限在電腦教室內查閱,不得攜出教室。
3. 在電腦軟體操作方面
(1)
禁止於電腦教室,打電動玩具及上網觀看情色圖片。
(2)
下載軟體請自行準備儲存工具。
(3)
未經同意,不可以任意拷貝或刪改電腦系統內的檔案,及安裝其它軟體。
(4)
未經教師及同學同意,不偷看,也不私自拷貝、刪改電腦內他人的檔案。
(5)
凡磁碟暫存區內之個人資料應於使用後自行將資料刪除,不負保管之責任。
(6)
使用者應確實遵守著作權及相關法律規定使用電腦及網路資源,並遵守本校各項管理規定,如有違法事宜須自負法律刑責。
(7)
不得在電腦教室內做私人報表列印。
(8)
班級使用電腦上課,如果下一節仍有其它班級上課,請勿關機,只要按睡眠按鈕即可。
(9)
電腦為多班人數共用,請勿任意更改桌布花色、滑鼠指標形狀、工作列大小及位置、瀏覽器(IE)首頁網址等個人化的設定。
(10)
請按正常程序上機(
參考機上所附說明)或聽取講師指示上機。
(11)
使用電腦教室之電腦需登錄本人網域帳號,嚴禁使用者將帳號借予他人使用,否則一切後果由帳號所有人自行負責。
(12)
使用者離開電腦教室請隨手關閉電腦主機與螢幕電源,並請登出帳號以免遭他人盜用帳號或盜取資料,影響自身權益。
(13)
如遇電腦故障時,請詳填檢修卡,並向負責教師反應。
(14)
上課時電腦當機故障之處理方式:
a.
優先報告任課教師處理。
b.
同時按Ctrl+Alt+Delete三鍵,會出現關閉程式之交談視窗,選擇結束工作或關機。
c.
按主機面板上之Reset鍵重開機。
4. 在電腦硬體操作方面
(1)
借用電腦教室各項設備或物品時,必須經授課教師及管理教師認可,並填妥「借用紀錄表」。盜竊設備者,則送警法辦。
(2)
違規使用電腦教室或蓄意破壞者,得視情節輕重停止其使用權一個月或依校規處理。若導致設備損壞,使用者應賠償維修之費用。
(3)
請勿自行拆卸、裝配各項設備,或調整按鈕。
(4)
請勿將受損或發霉之磁片放進磁碟機,以免損傷讀寫磁頭。
(5)
關機後,請稍待幾秒後方可重新開機。
(6)
發揮公德心,愛惜公物,以延長各項設備使用年限。
5.
其它事項:本管理規則未盡事宜,悉依本校相關規定辦理。
二、教室常規的實施
教師在常規訂定後,應當向學生仔細解說。唯有明確、清楚的班級常規,方可約束學生的行為。為了避免學生的資訊超載,所以在一開始只需介紹基本的常規,然後再逐步介紹更多的規則與程序。在開學的前幾週,教師上課時應繼續不斷的提醒學生這些規則和程序,嚴密的監看學生的行為方式,適時給予回饋,並隨時制止不適切的行為表現。
貳、電腦教室的建置
一、電腦教室建置應考量之因素
1.教室用途
電腦教室的規劃,因其用途之不同而異,在規劃初期需考慮清楚下列因素
(1)
教學與實習:教學上對語言的需求較多,所以事先對老師的需求調查是必要的,學生儲存及執行程式的空間亦須考慮,故硬碟之切割大小需精確,以免不夠或太多,造成困擾或浪費
(2)
多媒體:Web之設定、3D動畫、影像、音效……等之提供
(3)
軟體:尊重智慧財產權,提供足夠台數之合法軟體
2.網路型態
(1)
可能之資料傳送型態:純文字、多媒體、軟體廣播教學、檔案服務……。
(2)
資料傳送對象
(3)
網路速度
(4)
使用DHCP伺服器自訂IP
3.供電型態
(1)
市電或UPS
(2)
電源配置與數量
4.消防措施
二、電腦教室網路建置
電腦網路的線路配置方式大體上分為以下三種
1.匯流排拓樸
為一線性的配置,所有的電腦透過單一的電纜線連接,訊號在纜線上雙向傳送,線的兩端必須安裝終端子,終端子用來終止訊號和吸收多餘的訊號
優點:經濟、簡單;易於擴展
缺點:當網路流量變大或市連接電腦設備數目增多時,會影響到整個網路的效率,線路斷線會造成所有網路不通
2.環形拓樸
為單一纜線,將所有電腦連接成一環形,沒有端點,訊號沿單一方向經過每一電腦循環傳送
優點:所有電腦的存取機會均等,使用人數若增加,仍能維持一定的效能
缺點:當一部電腦故障,會影響到網路上其他電腦,且不易查出問題點
3.星形拓樸
電腦由纜線區段集中連接到一部網路中繼站,在由HUB成放射性拓樸連接出去
優點:星形拓樸集中到HUB,可以集中監督管理網路上之狀況,拓樸上之任一電腦故障,不影響網路上其他電腦之正常運作
缺點:網路中繼站故障,所有電腦均不能互相連通
三、電腦教室相關硬體與設施
1.網路伺服器
2.PC
3.數位電視
4.單槍液晶投影機
(1)
放影機
(2)
除濕機、防潮箱
(3)
廚櫃
(4)
印表機
(5)
燒錄機
四、電腦教室硬體配置
電腦桌要怎麼排列才好,有的直排,有的橫排,直列相對的方式,好處如下:
1.電腦背靠椅,接線在中間,學生不會碰到。
2.接網路方便,採BUS方式,接線施工容易。
3.安裝硬體的螢幕廣播系統也簡單。
4.學生接受輻射較少,因為螢幕之後面輻射最多。
5.老師監督學生操作,省時省力。
6.印表機一律裝在各排第一個,學生在老師約束之下,
就不會印一堆歌詞。
7.安排座次方便,男生比較會做怪,故坐在中間的兩排,女生就坐在外側的兩排。
這樣的排法有一個缺點,就是兩外側同學之螢幕會反光,故最好有窗簾,有窗簾,就最好不要開窗戶,學生會喊熱,只好開冷氣,所以電腦教室最好是ALWAYS開冷氣,絕不開窗戶,天冷時開送風,假若開窗戶,一則灰塵飛進去,再則下課時,需一一檢查是否關好,上鎖,麻煩多多.開了冷氣,加上每部電腦POWER的聲音,假如不用麥克風,是無法進行教學的.印表機不用太多,因為真的要列印的機會不多,而且透過網路共享,雷射印表機或噴墨印表機就放在最前面,在老師的管轄範圍內。
能夠做到以上,才能確定正常教學可以進行。然後老師才能改善教材、教法、充實教學內容等,接下去就是佈置教學情境,牆上要貼些電腦的海報,新知公佈欄,做零件的展示板,介紹主機板的展示板,原版軟體展示櫃,或學生優秀作品展示板…
…等等。
五、系統更新
1.硬碟對拷
操作簡單,速度較快,適合少量硬碟複製
2.網路複製
操作較複雜,但速度較快,適合大量硬碟複製,可節省大量人力
六、災難復原
1.利用復原裝置
(1)
再生卡
(2)
復活卡
2.利用輔助軟體
如Ghost
七、使用者支援
1.設置諮詢服務人員:由熟悉各種系統或程式語言者擔任
2.提供各種普遍性、知識性的書刊或雜誌及技術手冊
3.提供使用者參考手冊
(1)
軟體簡介
l
應用軟體
l
套裝軟體類
l
網際網路工具類
(2)
如何進入網路系統
(3)
使用者常用指令介紹
參、教學策略的應用
一、小組制度
1.小組制度---異質分組
程度好加上程度不好的學生兩人一組。這是最常使用的一種方式,異質分組可以賦予基礎好的學生指導同學的責任,他不會覺得無聊,也可以幫助基礎差的同學很快跟上進度。
◎可能發生的問題
(1)
兩人共用一台電腦,程度好的占用較多時間
教學中,教師對於共用電腦者時間的分配,盡量注意到公平原則,在上課時間中段會要求學生換人操作,但還是會有學生沒有確實交換,而使得程度好的學生占用較多時間。
(2)
電腦不夠的話,對於「誰能單獨使用一部電腦」頗感傷腦筋
(3)
教學中無法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
在大班教學中,學生是不是都跟上來,教師難以隨時掌握。
2.小組制度---異質分組+加上組長協助
分組之後,再分別徵詢各組意見,選出一名程度較佳的學生擔任組長。對於電腦的使用,組員是二人一機,組長則是一人一機。組長享有單獨使用一部電腦的權利;相對的,也有應盡的義務。例如:在課堂中,要根據教師所製發的「檢核表」,檢核組員的學習狀況;在上課中場時間,要檢視組員是否確實輪流操作;在組員遭遇困難時,要就近協助指導;教師有特別任務交代時,要盡力完成。
在「檢核表」中,教師詳列該單元的各個教學項目,組長依照下列標準填載檢核結果:完全正確,填"3";在口頭提醒後完成,填"2";在示範後完成,填"1";完全不會,填"0"。
這樣的作法有幾項優點:
(1)
小組制度提昇教學品質
(2)
組長因責任而更加成長
(3)
解決電腦分配的問題
(4)
組長確實貫徹教師的要求:例如:教師提醒二人一機者交換操作時,在組長的檢視下,比較能迅速的交換。鈫教師要學生翻開課本對照螢幕進行教學時,在組長的協助下,組員都能很快的找到該頁。
(由於電腦課本頁數的編碼方式,不是從第一頁持續向下編碼;而是以每一章為單位,每開始一個章節,就從「1」開始編起。教學中,教師要學生翻開課本某一章某一頁時,學生不容易很快找到教師指定的頁面。此時,組長就近的提示,可以協助組員很快找到正確頁面,這對於教學時間的掌握與教學效果的提昇,有很大的助益。)
(5)
教師可以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
透過組長每節課的檢核,教師可以清楚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以作為調整教學步調的參考。
◎可能發生的問題
a.檢核表的使用問題:
I.
組長檢核結果是"1"或"2"的,從表中只知道這個學生當時還沒完全學會,看不出日後是否有所改進。
II.
組長檢核結果確不確實,影響了檢核表的成效。
III.
組長可能忘了帶檢核表,以致影響檢核工作的進行。
3.小組制度---異質分組+加上組長協助+追蹤檢核表
檢核表由教師統一保管,上課時再發給組長,說明檢核項目,下課時收回。對於檢核結果為"2"以下的,請組長在下次上課時追蹤檢核,直到達到"3"的標準,並將新的檢核結果記錄在原記錄後面,原記錄和新記錄以"逗號"隔開。
這樣的改進策略,組長每次從老師手中接過檢核表,就像承接重要使命一般,認真執行檢核工作。檢核表下課收回,研究小組可以更從容的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組長也不會因忘了帶檢核表,而影響檢核工作。更重要的是,學習較慢的學生,第一次不能達到"完全正確"的標準,也能在組長的追蹤指導下學習到基本的技能。
二、教學媒體:建議使用投影機加上廣播系統可兼取兩者之長
有研究結果發現,效果最好的是廣播系統和投影機配合使用,其次是單獨使用廣播系統,最差的是單獨使用投影機。
單獨使用投影機展示教學內容時,學生可能還專注於自己電腦的操作,而忽略教師的講解內容;再者,投影機投影在大螢幕的字體,可能太小或不夠清晰,後排學生看起來比較吃力。在投影效果不佳,學生又容易分心的狀況之下,教學成效將大打折扣。
單獨使用廣播系統展示教學內容的方式,在教學時,教師必須將教師的螢幕廣播給學生。學生暫時看不到自己的操作內容,只能看到教師的螢幕,就不會繼續自己的操作,而能將注意力集中在教師的說明。不過,廣播次數太頻繁,學生的操作經常被中斷,會引起學生的抗議。如果,教師對於呈現教材的時機規劃妥當,並且在廣播之前先行預告,學生就比較能心平氣和的接受教師的廣播。
至於廣播系統和投影機搭配使用,可以彌補單獨使用廣播系統或投影機的缺憾,並能充分發揮二者的長處。在指導複雜的操作過程時,教師先用廣播系統,將整個操作流程說明一次;取消廣播之後,再用投影機帶領學生一步一步操作。程度好的學生,如果在廣播之後就知道操作方法,可以先行操作;程度差的學生,可以跟著教師的指引,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操作。如此,可以兼顧不同起點行為的學生之需要。
這二種媒體的搭配使用,還可以發揮其他功能。如:
在廣播、投影指導之後,將該流程的關鍵步驟投影在螢幕上,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困難,可以得到關鍵的指引。
教學中,教師若有特定的內容要讓學生參考,可以在廣播、投影教學之後,將所要展示的內容投影在大螢幕上,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可以隨時參考大螢幕上的內容。
三、掌握剛上課的秩序
學生在進到電腦教室時,往往就是秩序最亂,最無法控制的時候,因為每部電腦的開機速度不同,往往為了等待所有電腦都開機才能進行教學,有些同學就會利用空檔上網或玩遊戲,老師要在進行教學時,就更不容易將學生的注意力捉住。因此我們可以運用硬體設備由老師操縱同時開機,且開機時就用廣播系統控制,讓學生一開始就不至於亂動電腦,此時播放有趣的影片、動畫、簡報來介紹今天的課程引發學習動機,使課程開始就能專注於今天的預定課程,這樣就比較能夠掌握整個教學活動。
四、應用學生座位表認識學生
由於科任教師教的班級很多,無法很快認識每個學生,在師生互動時,叫不出學生姓名,會有一些障礙。有研究指出,應用學生座位表認識學生,課堂中很自然的叫出學生姓名。根據觀察,當老師叫出學生姓名時,學生先是感到驚訝,接著會表現得比平常更好。
五、對於學生的課外學習成果給予肯定與鼓勵
學生在課堂中學得基本的操作方法之後,家中有電腦的學生,回家會繼續練習,有的甚至會自行摸索、嘗試。對於學生這些課外學習的成果,在課堂中提供其展現的機會,會刺激更多學生效法學習。
六、和學生建立默契
在電腦教學中,教師常會在學生操作過程中發現某些問題,而必須提出說明;然而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通常無法專心聽講。為了讓學生能專心聽講,最有效的方法是,用廣播系統控制學生螢幕;但是經常切換螢幕,會干擾學生的練習,也會引起學生的抗議。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和學生約定:教師非必要盡量不控制其螢幕,學生在操作中,如果聽到老師的聲音,和同學的討論要盡快停止,在鍵盤上或滑鼠上的操作可以繼續,也可以暫停,最重要的是,耳朵要注意聽老師的說明。在不斷的提醒與鼓勵之下,師生逐漸建立起默契,學生可以邊操作邊聽老師說明。
七、適度營造競賽氣氛
教學中適度的營造競賽氣氛,會刺激學生更努力的學習。
八、保持彈性
一位資深老師強調,老師要富彈性,也就是要有隨環境變化的能力。
建議:
國中二、三年級每週一堂電腦課,可嘗試合併在國中二年級一起上,每週兩堂課,因為如果只有一堂課,太短了,有時走到電腦教室就經過一些時間了。又要一些時間去開機的時間,就占掉大半的時間了,所以就將二三年級的電腦課在二年級上,而一次上兩堂課。
參考文獻
1.台北市文山區興華國民小學八十九學年度班級經營計畫
<http://w3.hhps.tp.edu.tw/info/compcls/compcls1/plan2.htm>
2.李青芸國小六年級電腦教學之行動研究
<http://www.nioerar.edu.tw/new/1/a5.html>
3.洪杏林(2000)”電腦教室之建置與管理”
資訊與教育雜誌2000 JUN Page(s):81-94
4.連振輝 ”電腦教室管理經驗談”
<http://content.edu.tw/senior/computer/ks_ks/teacher/classroom/classroom1.htm>
5.陳玠洲、葉秀桃
“從電腦螢幕對人體健康之影響談電腦教室教學環境之設計”
資訊與教育雜誌1991年6月 Page(s):33-41
6.國小資訊教育的省思與理念
<http://www.sles.tcc.edu.tw/prev/computer/classa/computer.html>
7.國立中山大學教育學程班級經營師鐸獎得主訪問網路版
<http://home.kimo.com.tw/ezchinese/classmanagement/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