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濫用藥物之問題及處理


 撰稿者  王挺宇 吳佩珊 鄭毓君

一、前言

在醫學上,藥物若被正當的使用則能治病,反之卻可能成為可怕的毒藥。這種情況就是所謂的「藥物濫用」,後來擴大範圍成「物質濫用」、「與物質濫用有關的障礙」,我們則俗稱為「吸毒」。近幾年來我國青少年吸毒問題越來越嚴重,不只戕害個人身體健康,也嚴重影響了國力與社會安全,更有甚者,因吸毒而致死的數字每年不斷的增加,無疑地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尤其在應該是青少年健全成長的校園裡,也被毒品所滲透,為毒品所苦的孩子有可能就在你的眼前,此時,老師該做些什麼?又能做些什麼呢?

 

二、社會現況

台灣吸毒人口正急速擴增且年輕化,保守估計濫用藥物人口已經超過了40萬,也就是約為總人口的2%,且近六成是18歲以下的青少年;另外由於FM2、安非他命等現在使用最廣泛的藥物價格也遠較古柯鹼、海洛因等傳統毒品低廉,毒品更被包裝為天使塵、快樂丸、燕窩、鐵扇公主等柔性名字,還有流行的PUB文化被利用為吸毒的環境,使現今吸毒人口不只年輕化、平民化,且更多的女性也遭毒手。基督教晨曦會福音戒毒中心的申耀斌指出,實際吸毒人口恐是官方統計數字的兩倍以上,且比想像中更為年幼,該中心就曾接獲一名8歲即來戒毒的個案,此孩童於6歲時便開始吸食強力膠了。

 

三、濫用藥物的動機

(一)作為逃避現實的一種方式:

國中或高中的學生正值青春期的階段,在尋找自己的定位和試圖達成獨立自主的過程中,難免會遭遇許多潛在的情緒問題或社會適應的問題,如果缺乏認同或相互照顧的對象,很容易藉使用藥物作為一種逃避問題或解決問題的方式,他們沒有能力去面對每天生活的問題而企圖藉著迷幻忘我的狀態來逃避之。

 

(二)為掙脫遭受挫折所帶來的困擾:

處於在學年齡的青少年,因為心智未臻成熟,遭受挫折往往無力獨自解決,又不會適當的表露與紓解情緒。如果缺乏親友師長的幫助時,他們可能對未來感到無助和無望,對生活過程中的各種事物感到憤怒和不滿,對自我及他人都缺乏價值感,於是採用消極的態度隨波逐流,而使用藥物後的幻境恰好可以使其暫時脫離挫折所帶來的困擾。

 

(三)作為反抗權威的表徵:

青少年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為顯示自己獨立成熟,難免因企圖擺脫社會規範的束縛而出現若干反抗的行為。此時如果學校教師與學生家長的管教方式不當,或對其升學壓力太大,可能導致適應欠佳的學生企圖透過藥物的使用,扮演「藥癮受害人」的角色,以滿足其被重視的需要,並作為反抗成人社會規範與成人價值體系的手段。

 

(四)為認同於同輩團體:

基於同輩的壓力而嘗試使用藥物也是青少年使用藥物的一種強烈動機。因為青少年想要被其他人所接受而有所歸屬,他們可能羨慕別人經由藥物使用在某些團體裡獲得了地位,並且很快的達到某種地位。

 

(五)出於好奇、尋求刺激:

青少年喜愛刺激冒險之嘗試,喜歡尋求新的經驗和獲得快樂的方法,使用藥物可能是一種既快速又便利的方法。

 

四、如何察覺學生濫用藥物

在處理學生濫用藥物的問題中,最重要的一環便是發現學生是否有濫用藥物的行為;唯有掌握他的行為,我們才能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如何輔導他,使其及時回頭。

(一)觀察學生精神、行為有無異常:

濫用藥物的青少年學生,其精神、行為會出現幾項徵兆,

1)心神不定、躁動不安、疑心

2)喜怒無常、語無倫次、焦慮

3)交往對象怪異、行動鬼祟、暗語交談

4)做事讀書不專注、學業成績急退步

5)曠課、逃學、離家出走、涉足不當場所;藉故外出、晚歸

6)違反校規、有攻擊性傾向

7)用錢無度而順手牽羊、偷錢;家中有貴重物品不翼而飛

8)出現錫鉑紙、變造之吸食罐、或筒狀紙捲、強力膠、不明藥品

9)面色轉變、精神萎靡、眼神不振,但時有不尋常之亢奮及無意義行為

10)身上有針筒注射的痕跡

通常學生會濫用藥物、毒品,大多都是從菸酒開始。在早期便有不良的習慣及行為產生,張學鶚、蔡德輝、楊士隆等(民國八十五年)對台灣地區少年吸毒犯428名之調查,即證實了這個看法。研究發現吸毒少年抽煙比例高達九成七,其他不良習性如喝酒、嚼檳榔等則近七成,服用安眠藥或其他鎮靜劑者亦超過四成,因此吸毒少年早期之不良習慣特性佔相當高之比例。

 

 

    吸毒少年之早期生活習慣特性表

 

次數頻率

類型

經常如此

有時如此

很少如此

從未如此

喝酒

136

43.3%    

91

29%

66

21%

21

6.7%

嚼檳榔

143

45.6%

83

26.4%

64

20.4%

24

7.6%

服用安眠藥或其他鎮靜劑

75

23.9%

56

17.8%

64

19.7%

119

37.6%

抽煙

286

91%

19

6.1%

5

1.6%

4

1.3%

資料來源:張學鶚、蔡德輝、楊士隆、任全鈞,防制少年吸毒工作方法之研究,

內政部社會司委託專題研究,民國八十五年六月,第64 頁。

 

     因此,我們應該特別注意學生是否有嗜菸酒之習慣,以避免其走上不歸路。吸毒少年多數在早年即有不良的生活習慣,如吸菸高達九成,其他不良習性如喝酒、嚼檳榔等則近五成,服用安眠藥或其他鎮靜劑者亦超過四成,可見吸毒少年早期之不良習慣特性佔相當高之比例。至於吸毒少年在早期生活習慣中的統計顯示,抽煙、服用安眠藥及其他鎮靜劑與吸毒頻率在統計上呈現顯著相關,亦即吸毒少年抽煙或服用安眠藥及其他鎮靜劑次數越高者及相對的施用毒品的頻率亦越高。此外,應就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狀態與行為表現,觀察其有無上述徵候。若然,則應對具有前述徵兆之學生個別訪談,以瞭解其有無濫用藥物。(一般而言,在個別訪談中,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學生會據實以告。)

 

(二)尿液篩檢:

(1)對具有前述危險訊號之學生,教師應立即對該學生作個別諮商、瞭解其是否有濫用藥物之情事。若該生不能據實相告,教師應在不傷學生尊嚴下,以簡易尿液篩檢試劑,進行檢驗,作為「戒毒」之依據。

(2)與學校商量,每學期聘請醫療檢驗人員,不定期至各級學校實施尿液抽檢,以瞭解吸毒學生之比率,藉以增強反毒教育功能、及兼收嚇阻之效。

 

(三)攜帶物品:

與學校配合,平日實施安全檢查,對於有攜帶違禁品之學生應多加留意。查看學生是否隨身攜帶裝有白色結晶狀粉末的塑膠袋或小圓塑膠桶、保濟丸瓶、錫鉑紙、筒狀紙捲、吸管、電燈泡、酒精燈及瓶蓋有孔之飲料空瓶等,這些物品都有可能是用來吸毒的器具,應多注意。

 

五、以輔導關懷學生

當教師發現班上有濫用藥物的學生,應該鼓勵他們戒掉,並且與他們的父母和相關單位的人研商對策、展開輔導。對有濫用藥物或持有而沒服用的學生,應該追查藥物的來源,並且善意勸導,追蹤觀察,並且輔導他向警察機關自首,以減輕刑責。

對於初次濫用藥物而且情節輕微的學生,經過輔導勸戒後,教師要給予特別的關懷、不可有排斥之意,並且配合機關追蹤觀察一個月以上。對濫用藥物已經成為習慣的學生,如果本身無法戒除,教師可以在家長的同意下,協助學生到指定的勒戒所請求勒戒,在斷癮之後經過調驗確定戒除成功的學生,回校後應該給予關懷並再做輔導和觀察。

教師應該聯合學校的衛生保健中心和心理輔導室,提供諮詢服務,指導學生調適身心行為,紓解壓力。開校務會議時,教師可建議學校增設適當的休閒娛樂設施,倡導正常的休閒生活,讓學生能參加有益於身心的健康活動。

此外,教師也該給予非濫用藥物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使他們以平常心看待,接受自己的同學;以同儕間的力量來善誘,必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六、預防勝於治療

(一)

教師在平常上課時,應建立學生多方面的價值觀,肯定學生多方面的表現或成就,讓他有自我實踐的機會,千萬不要一味的以成績掛帥;可依據學校的特色、學生性向來因材施教,提昇學生的學習意願,否則容易讓學生以毒品來尋求解脫和逃避現實。

(二)

教師平常應該注意學生的言行,若發現神情怪異、舉止反常的學生時,就該主動去深入探查,並且和家長密切聯繫,了解學生的生活作息。

(三)

配合政府「春暉專案」所分發到各級學校和社教機構的防治濫用藥物的宣導資料,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時間、各種集會時間實施隨機的教學;或者建議學校開設相關用藥常識之課程來教育學生,做全面的宣導,讓學生了解濫用藥物對個人健康危害的嚴重性,因而產生警惕,遠離毒品。

(四)

教師應建議舉辦並參加「防治藥物濫用研習會」,增進輔導人員、教師、教官的宣導和輔導防毒的知能。

(五)

教師應鼓勵學生社團舉辦各種反毒的宣導活動,以學生告訴學生,學生影響學生的方式增強學生反毒、拒毒的知能,同儕間的影響力必定更有效果。

(六)

教師可以鼓勵並提供休閒娛樂的活動,如舉辦班上的球類比賽等等,讓學生的負面情緒能適當的的宣洩排遣,如此一來,他們就不易受不良娛樂場所的誘惑而誤入歧途。

(七)

邀請學生家長參加反毒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對家長講解毒品的防治方法,讓他們認識毒品的危害增進家長對毒品的常識,並且讓他們重視子女的生活教育,關心子女的行為,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以溫馨的家庭減少子女涉足不良的場所。

(八)

透過班級網站、學校網站或是學校裡的廣播社團,擴大反毒教育的宣導,以各種因為吸毒而破壞家庭、傷害社會、毀滅青少年健康和前途的真實案例,來呼籲學生反毒。

(九)

不定期的做尿液篩檢,除了了解吸毒學生的比例之外,還能產生嚇阻的功能。

(十)

教師應關心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用心經營整個班級,促進師生之間的關係,並扮演好傾聽學生煩惱的角色,為學生的情緒宣洩提供出口所在。

(十一)

教師平時應灌輸學生多元發展的可能性,並注意學生各方面的健全發展,而不是要學生一味在考試成績上汲汲營營,以免課業學習變成過度而不當的重擔與壓力,對學生造成不良的影響。

 

七、結論

近年來,社會亂象頻傳,有許多青年學子也因懵懂無知而誤入歧途,使得犯罪年齡層節節下降,這其中不乏由家庭因素所造成的。此時,教師就好比黑暗中的一盞明燈,該給予適當的指引,引其歸回正道,因為教師是能給予學生最直接而正確觀念的管道了;在同學間,也該相互幫助,以愛與鼓勵喚回迷途的羔羊。一個班級的經營,不外乎就是消弭學生間、師生間出現在班級中的種種問題,而這些問題的確是需要師生共同去努力解決的;尤其是教師,更要勞心費神了。解決這些問題,是為了要得到一個良好品質的教學環境,使師生間接能和樂融融、教學相長,而這不就是班級經營的最高宗旨嗎?

 

 

參考資料

1、石德蓋,《青少年行為教育實際之研究》(台北市:興國出版社,民國71年7月)

2、陳英豪,《青少年行為與輔導》(台北市: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67年10月)

3、林勝義,《學校社會工作》(台北市:巨流出版社,民國77年)

4、許龍君,《校園安全與危機處理》(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7年9月)

5、熊智銳,開放式的班級經營》(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3年)

6http://210.241.14.5/youth/info/book/9-4.doc

7http://202.108.249.200/specials/jd/xidu/xd21.html

8http://www.lofaa.org.tw/group/youngaddict.html

9http://www.lofaa.org.tw/group/2monthly.html

10http://www.lofaa.org.tw/group/urinetest.html

11http://www.lofaa.org.tw/group/happypill.html

12http://www.lofaa.org.tw/group/urinetest.html

13http://www.edu.tw/eduinf/now/moewww/md41/d413.html

14http://www.edu.tw/military/warondrugs/page-6.htm

15http://www.ptl.edu.tw/publish/soedu/229/text_11.html

16http://www.tw.org/newwaves/63/4-16.html

17http://hk.yahoo.com/headlines/020405/comments/mingpao/fab1txt.html